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

最近,一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特别大的关注。

视频的内容很简单,也很有冲击力:一位车主,亲手点燃了自己心爱的宝马摩托车,眼看着它在火焰中化为乌有。

很多人看了都说,这车太可惜了,看着真心疼。

这件事不是简单的个人冲动行为,它背后牵扯出的是一个让国内所有摩托车爱好者都感到无奈和憋屈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摩托车长久以来的强制报废规定。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咱们先说说这位车主和他的车。

这位网名叫“芒叮当”的车主,他的这台宝马摩托车并不是新买的。

他在2016年买下这台车的时候,车子已经是二手了,当时车龄四年,里程表上才显示三千多公里,可以说还非常新。

从那以后,这台车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工作调动,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他谈了恋爱,结了婚,后来还有了孩子。

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台车都陪在他身边。

他骑着它去过遥远的西北戈壁,感受过大漠的风沙;也骑着它环游过海南岛,领略过海边的风光。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这八年下来,里程数最终定格在了四万六千公里。

虽然车子看上去有了些岁月的痕迹,但性能保持得非常好,发动机声音一听就很健康,各个零件也都没出过什么大毛病,完全是一台正处在巅峰状态的好车。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

根据我们国家现行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摩托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13年。

这个规定非常严格,它不管你的车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也不管你的车况有多么好,只要从注册登记那天算起,满了13年,就必须强制报废。

报废的意思,就是送到拆车厂,被拆解成一堆废铁。

这位车主的宝马车,眼看着就要到这个年限了。

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陪伴了自己八年、承载了无数回忆的伙伴,最终的归宿是被叉车粗暴地压扁,然后当成废铁卖掉。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所以,他选择了用一把火,给自己的爱车一个他认为更有尊严的告别。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就是因为这个13年的报废规定,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了。

咱们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就是跟汽车比。

现在我们国家的私家车,早就取消了固定的报废年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引导性的报废里程,标准是60万公里。

这个标准就科学多了,它承认一辆车只要保养得好,能通过年检,就可以继续使用。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摩托车。

一个普通的摩托车爱好者,一年能骑多少公里?

就算经常骑,周末还出去跑跑小长途,一年能骑上五千公里已经算很多了。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按照这个使用强度,一台摩托车骑满13年,总里程也就六万五千公里左右。

大家可以想一想,六万多公里的里程,对于一台机械素质过硬的摩托车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很多车甚至还没过磨合期。

这个里程数,连汽车引导报废里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凭什么一台只跑了汽车零头里程的摩托车,就要被强制报死刑呢?

更何况,这个政策是“一刀切”的,它完全不考虑车辆本身的价值和质量。

现在市面上,一台进口的大排量摩托车,比如哈雷、宝马、杜卡迪这些品牌,售价动辄二三十万,甚至更高。

这些车的制造工艺、材料和耐用性,都是世界顶级的。

在国外,这些车跑个十几万、二十万公里都非常普遍。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但在我们这里,不管你花了多少钱买的车,保养得有多好,只要到了13年,就只能当成几千块钱的废铁卖掉。

有车友就开玩笑说,这哪是买车,这分明是花几十万租了13年的车,到期了还得自己搭钱处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规定是为了安全,老旧摩托车上路不安全,还污染环境。

这个说法在二三十年前或许还有些道理,但放在今天,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首先,现在的摩托车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

主流的摩托车都配备了电喷系统,排放控制得很好,比以前的化油器车环保多了。

在安全配置上,像ABS防抱死系统、TC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在汽车上很常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摩托车上,大大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用一个“老旧不安全”的帽子,扣在所有车龄超过13年的摩托车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退一步讲,如果真的担心安全问题,完全可以有更科学的管理办法。

汽车是怎么做的?

车龄超过15年的老车,每年需要年审两次。

这个办法完全可以借鉴到摩托车上。

对车龄较长的摩托车,可以实行更严格的年检制度,比如每年检验一次,甚至两次。

只要车辆能通过尾气、刹车、灯光等一系列严格的检测,就证明它的车况是合格的,有资格继续上路。

让数据和车况说了算,而不是简单地看一眼注册日期就下结论。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一种管理上图省事的表现,缺乏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考量。

车主怒烧百万宝马摩托,只为抗议13年强制报废,中年爱车不该被毁-有驾

这位车主烧车的行为本身当然是过激的,也不值得模仿,但它确实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广泛讨论。

网上很多人都在争论,有人支持车主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无奈的抗议;也有人觉得太浪费,太冲动。

但更多的讨论,都集中在了这个报废政策本身到底合不合理上。

其实,修改摩托车报废政策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车友们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

虽然有关部门也曾表示会研究调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大家也理解,政策的调整涉及到交通、环保、税务等多个方面,确实很复杂。

但复杂不应该成为停滞不前的理由。

汽车的报废政策都能一步步优化,为什么摩托车就不行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摩托车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

一个不断壮大的爱好者群体,却被一个明显滞后的政策束缚着,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被正视的事情。

这把火,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群体的困境和期盼,这或许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