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办公室的灯依旧没有熄灭。研发部的工位,屏幕上跳跃着晦涩代码,咖啡杯里还剩半口微凉的液体,灰色地板上硅胶拖鞋孤零零躺着,仿佛见证着主人的奋斗。几百公里外,另一家上市公司业绩发布会,CEO在PPT上游走着数字——谁舍得砸钱搞研发,谁就有资格向市场挥手。这是一场实打实的竞赛,5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每家公司都试图在“技术”这条赛道上,找到自己的钥匙。
冷静一点看,今年A股公司半年报不止是年年有,还是年年都有人盯着研发投入的数据看得直皱眉头。一边是投资者的口水,一边是技术人员的汗水,中间夹着一张张充满数字诱惑的财报。研发费,往往是技术企业的“雄心试金石”。只不过,这块石头不一定人人舍得扔钱去敲,有的用力过猛把手砸肿了,有的刚摸一把就缩。
今年上半年,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全市场研发投入同比不过增长了3.27%。放在全球“科技冷战”的大背景下,这涨幅,说激烈还远算不上疯魔。可如果把镜头拉近,聚焦那些愿意真掏家底“下血本”的公司,剧情就突然变得复杂起来——比如比亚迪,它的财报明晃晃地砸在桌上,数据堆起来都能当枕头。309亿,足足比净利润高了一倍,是今年A股研发的“杠把子”。年度算下来,542亿元投入,同比36%的增长,研发费用直接翻出地平线,对于会计来说,这数据堪比脱序。
比亚迪的研发“军备竞赛”没在嘴上停留,真金白银砸了十四年。从2011年开始,除了忙着挣钱,年年都在研发上拼命花钱,平均水平直接超过了当年利润。有人说,这叫自信;有人说,这叫“资本有胆量”;行业里则说,那是技术焦虑和战略押注合成下的“无法回头”的表态。
拿比亚迪和其他主流车企比比看,吉利控股147亿元、长城汽车60亿元、理想53亿元、小鹏42亿元。合并一下,比亚迪一个人的投入,杠上四家车企才勉强对等。这种“头部效应”,其实既是激励,也是压力。你“不舍得”砸钱,技术就跑不过别人,等于年终奖要靠刮彩票;你“舍得”乱砸,但没用在刀刃上,最后填的坑还是自己的。
纸面上的研发费用是硬证据,背后的工程师数量和技术素养,则是软实力。财报里没法细数那十二万工程师的高光与头发掉落,每一个专利、每项成果,都沾着咖啡渍和加班餐的油迹。比亚迪这些年推出来的第五代DM、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还有灵鸢无人机——这些名字听起来像小说里的神器,实际上在硬碰硬的市场里以“进化”做底牌。别家车企说“智能泊车”,比亚迪直接承诺“全面安全兜底”,不怕你挑毛病,就怕你不来用。
当然,天才和努力在资本世界从来不是孤立的。高研发投入与销量挂钩,不是新鲜事。2025年前七个月,比亚迪全球卖了249万辆,同比增长27.4%;光是海外市场,销量都涨了130%,突破55万辆,把去年全年甩在了后头。这数据没太多玄学——钱下得狠,技术底牌亮,产能敢放开。可有意思的是,市场从不讲情怀,出售一空的是产品和口碑,留下来的才是研发的价值。
理性来讲,研发不是自嗨的烧钱,也不是给投资人看的数字体操。它背后是企业长期主义的注脚。多数公司问:“我今年砸点钱,能不能下季度见效?”但技术的事情,往往是十年扔一次骰子的耐心游戏。把自己定位成“研发之王”,听着挺威风,其实压力最大的是每一位工程师的神经末梢——你额头的汗,可能就是集团的年终大数据。
这里不得不自嘲一下,“烧钱搞研发”这件事,有时候跟凶案现场差不多。你永远不知道隔壁会不会突然出个新武器,让你的老本行瞬间下岗。同行不是你朋友,更不是你女朋友,哪天起个大早创新了点啥,说不定你还得改职业生涯路线。现实总比推理小说更有黑色幽默,对于上市公司的技术部门来说,每年财报既是晒成绩,也是站在“生与死”的门槛上吃瓜。
当然,咱也不是圣人,专业分析里总免不了一些现实无奈。中国市场大、公司多,能像比亚迪这样“舍得砸钱”的企业不算多数。多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只是财报上的小数点后两位,更多像是做做样子,写给市场看的“盖章”。换句话说,真正敢投、能投、还投得准的,大多数是赌自己不被淘汰的极小部分。技术创新的豪赌里,死尸比王者多,但不赌就一定是死尸。
所以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公司,才算“最舍得砸研发”?是技高一筹,能写出足够多专利的;是承担风险,能扛住多年的资金压力的;还是能真正在市场里把技术变成销量的?研发,是企业迈向未来的路,但没人保证每一分钱都能跑回本。砸钱容易,砸得对、砸得久才是真的难。你看到的是裁剪过的财报,不会看到背后那些“差点失败”的技术试验和熬夜的工程师。
当然,我们没法给出标准答案。在全球科技竞赛白热化的今天,A股这5400家公司里,谁在“最舍得搞研发”路上能笑到最后?是靠气魄、战略眼光,还是靠巧合、机遇?是否每一家都能把数字变成真正突破性的成果,或者只是在数字游戏里拼了个头破血流?
你怎么看,谁才是真正愿意、也能持续“下血本”搞研发的企业?在这个技术和资本如影随形的时代,砸钱是门槛还是陷阱?你会怎么赌?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