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降佣真相 司机收入几何 行业走向何方
平台说降佣了。司机师傅们真的拿到更多钱了吗?这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未来又会如何?
● 实测:单笔21%-24% 月均可能更低
记者体验。支付18.15元。司机到手14.3元。平台抽走21.2%。另收0.5元信息服务费。
另一订单。乘客付45.82元。司机收34.74元。抽成比例24.1%。
普通快车单笔抽成普遍在21%-24%之间。但这并非全部。还有返佣。还有免佣。
滴滴推出“返佣宝”。每月完成50单以上。月均抽成不超25%。超额部分次月返还。
有司机展示后台。8月已满50单。当月平均抽成比例显示为12.8%。为何这么低?乘客用了大额优惠券时平台常免收佣金。这些措施让月平均抽成进一步下降。
● 平台集体行动 最高抽成降至27%
降佣并非空话。多家平台确实拿出了方案。
滴滴:年底前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超出的部分随单返还。
T3出行:订单抽成比例最高不超过27%。并将26%-27%高抽成订单占比从21%压缩至17%。
曹操出行:将抽成上限从22.7%微调至22.5%。
高德打车: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平台抽成比例上限不超过27%。其自身信息服务费上限降至9%。
这是对监管的回应。也是行业竞争从“价格战”向“服务与生态”转型的信号。
● 司机心声:期待实质改善 但担忧仍在
司机们怎么看?心情复杂。
有的期待。“希望能给司机收入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有的观望。“几乎每年都会收到降佣金通知,对实际收入影响并不大”。
一位跑城市小单的刘师傅坦言,降低最高抽成短期内对他影响不大。他平均抽成约20%。很少接到超高抽成大单。他担心的是单量、计费规则。
另一位兼职司机小陈有不同策略。他花13元买免佣卡。4小时内免收佣金。他认为降佣更利好全职司机。
司机俞师傅指出了核心问题:影响收入的首要因素是单量。其次是平台计费规则。然后才是抽成。她更希望派单更公平。降低罚款率。
● 政策持续推动 监管不断明晰
平台降佣并非完全自愿。背后是持续的政策推动。
2021年:八部门要求平台合理设定并公开抽成上限。
2022年:交通运输部开展“阳光行动”。要求最高抽成不超30%。
2023年:发布方案要求降低过高抽成比例上限。
2024年:强调巩固降低过高抽成效果。
2025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多地监管也频频出手。广州、宁波、南京等地纷纷约谈平台。要求合理设定抽成。南京更明确“总抽成不超过30%”。
● 未来之路:降佣非终点 生态优化是关键
北方工业大学纪雪洪教授指出,当前27%的最高抽成比例仍相对较高。若能降至20%,司机收入将有明显改善。但他也提醒,抽成比例需兼顾流量平台、SaaS平台、运营商等多方参与。
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网约车平台权益保障是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平台创新、司机参与和公众监督协同推进。
平台也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不再单纯依赖抽成。例如滴滴。升级会员系统。打通酒店、餐饮权益。覆盖“吃、住、行”场景。其国际业务增长迅速。一季度同比增长24.9%。这有助于分担国内竞争压力。
● 结语:让利与共赢
降佣是重要一步。但非终点。
真正健康的行业生态。需要更透明的规则。更公平的派单。更合理的计价。以及平台、司机、乘客间的共赢。
路还长。但方向已经清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