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都被“电池越大越好”的说法蒙蔽了双眼?
“续航焦虑”,这四个字,简直是新能源车主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每次看着电量条一点点往下掉,是不是比看着钱包里的钱飞走还心痛?
我们总觉得,只要电池容量够大,续航里程自然就够长,这逻辑听起来天衣无缝,对吧?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近,华为的余承东的一番话,像一道闪电划破了这片迷雾。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电池越大,车就能跑得越远?
其实风阻才是续航的真正杀手。”
这句话,我听了,简直是醍醐灌顶!
回想一下,我们花重金购买的更大容量电池,有多少能量,最终是被无情的空气给“吞噬”了?
想想看,当车辆高速行驶时,空气就像一位强壮的对手,拼命地挤压、摩擦着车身。
这股看不见的阻力,我们称之为“风阻”。
它就像一个“能量黑洞”,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本该驱动车辆前进的宝贵能量。
根据空气动力学的一条基本法则,风阻系数每降低0.01,续航里程就能增加大约20公里!
20公里!
这可不是小数目,这相当于你从市中心轻松抵达近郊,或者多一次和家人朋友的温馨会面。
而即将于11月上市的新款享界S9,正是这场“风阻战役”中的佼佼者。
它的风阻系数仅为0.193,这个数字在30万价位的中大型轿车中,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存在!
这背后,是工程师们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打磨,是对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
究竟是怎样的一番“神操作”,让享界S9拥有如此惊人的低风阻表现?
笔者深入研究后发现,这并非简单的“堆砌”设计,而是一场精密的“空气雕塑”。
首先,他们打破了传统的车身D点定义,将其巧妙地后移。
再结合那优雅流畅的溜背造型,整个车身仿佛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水滴”。
你有没有见过水滴在水中自由滑行的样子?
那叫一个顺畅!
享界S9的造型,正是追求这种极致的“零阻碍”流动感。
再往细了看,新车前脸的设计圆润而饱满,没有一丝多余的棱角去“挑衅”气流。
而隐藏在中网内的“主动式进气格栅”,更是一项“聪明”的设计。
在不需要大量散热时,它便悄然关闭,减少空气进入车身产生的阻力;当需要散热时,它又会适时打开,保证发动机的“呼吸畅快”。
你有没有注意到,车身的B柱线条似乎“内敛”了许多?
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让空气能够更快速、更顺畅地从车身两侧“绕行”过去,大幅度降低了整体的空气阻力。
余承东在视频中还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层的“秘密”。
当车辆高速行驶时,空气会被巧妙地分成上下两股,在车尾汇合处,往往会形成一片“真空区域”。
这片区域,就像一个隐形的“能量吸盘”,会产生一股向后的拉扯力,无情地吞噬着宝贵的续航里程。
而享界S9,正是通过其“流线型”的车身设计,配合“隐藏式扰流边”以及能够“随需应变”的空气悬挂系统,有效地“填平”了这片真空区域,大大减小了那股“拉扯力”。
这还没完!
为了将风阻降到极致,享界S9还装备了“半封闭式轮毂”和“电子后视镜”。
前者减少了车轮旋转时搅动空气产生的乱流,后者则以更小的体积和更优化的造型,对抗着空气的阻挠。
甚至连车窗与车身连接处的“水切线”,都被处理得极为平整、几乎“隐形”,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空气能够“无拘无束”地从车身表面滑过。
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汽车设计的创新,更是一次对“续航焦虑”的“釜底抽薪”。
我们常常被“大电池”的概念所吸引,却忽略了车辆本身在对抗空气阻力上所做的努力。
享界S9的出现,无疑是在向整个行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新能源汽车的竞赛中,风阻控制,才是真正决定续航“上限”的关键。
想象一下,当你驾驶着新款享界S9驰骋在高速公路上,感受到的不再是风的咆哮和阻力的抗争,而是一种“人车合一”的轻盈与自由。
那是一种“风在唱歌,车在舞蹈”的奇妙体验。
这不禁让我想起古人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对于汽车而言,这“足下”的一小步,便是对空气动力学的精益求精。
享界S9用0.193的成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高效出行”的崭新蓝图。
所以,下次当你再纠结于“电池多大”的时候,不妨也多关注一下,这辆车是如何与空气“和平共处”的。
因为,真正能让你跑得更远、更省钱的,或许正是那些你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风阻”魔法。
新款享界S9的到来,不仅仅是一款新车的发布,更是对“续航”这一核心痛点的一次“精准狙击”。
它用科技和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效、更经济出行时代的大门。
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为之喝彩的“技术突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