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在暴雨天开华为问界汽车穿越独库公路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很多人看完都心里犯嘀咕,文章标题挺唬人,说在华为面前,奔驰、宝马、奥迪这些传统豪华车,一下子就成了“老古董”。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仔细琢磨一下,好像又有点道理。
咱们今天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不谈那些高深的技术名词,就聊聊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首先得说说这个事儿的由头。
新疆的独库公路,那可是自驾游爱好者心中的圣地,风景绝美,但路况也出了名的复杂多变,尤其是天气,说变就变。
文章里提到的那个场景,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能见度差到只有几米,路面又湿又滑,旁边可能就是悬崖。
这种情况下,别说新手,就是老司机也得捏一把汗。
要是你开着一辆上百万的奔驰宝马,心里可能更紧张,毕竟车贵,万一有个磕碰,那得多心疼。
这时候,你的豪华车能帮你什么呢?
可能就是底盘稳一点,车身结实一点,给你点心理上的安全感。
但真正需要技术帮忙的时候,比如怎么在视线模糊时跟住前车,怎么避免因为路滑而刹车失控,这些还得靠你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应对。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辆华为问界M9,一辆售价四五十万的国产车,据说在这种极端天气里表现得像个“神仙”。
车主基本上可以把手脚解放出来,车子自己就能稳稳地跟着路走,前面有车它就减速保持距离,需要变道它也能自己找准时机,甚至连雨刮器都能根据雨下得多大、车开得多快来自动调整速度。
这么一对比,反差就出来了。
一边是开着百万豪车的车主,在暴雨山路里手心冒汗,体验着“速度与激情”的现实惊险版;另一边是开着国产新能源车的车主,气定神闲,仿佛坐在一个移动的安全堡垒里。
这种体验上的天壤之别,才是让很多人觉得BBA“老了”的根本原因。
它不是说你的车不好了,而是说在应对某些新问题上,它好像没跟上趟。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一个以前造手机的,怎么就能在汽车的“智能化”上,把这些造了一百多年车的老师傅给比下去了呢?
这事儿其实跟当年的诺基亚有点像。
谁都知道诺基亚手机质量好,能砸核桃,信号也棒。
可后来苹果手机一出来,大家发现手机不光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的,还能上网、玩游戏、用各种App,成了一个移动的电脑。
诺基亚在“打电话”这个功能上再厉害,也挡不住大家想要一个“智能”的玩意儿。
现在的汽车行业,就正在经历这么一个“诺基亚时刻”。
过去,我们评价一辆车好不好,看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奔驰的平顺、宝马的操控,这些都是它们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看家本领,确实厉害。
但现在进入了电动车和智能车的时代,评价一辆车好不好的标准变了,变成了新的“三电”和“两智”。
“三电”就是电池、电机、电控,这决定了车能跑多远,充电有多快。
你看现在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给国产车提供了强大的心脏。
“两智”就更有意思了,指的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这恰恰是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公司的强项。
你花上百万买的豪车,车机系统可能还卡得像十年前的安卓手机,想在线听个歌还得连自己手机的热点,语音助手也傻乎乎的,十句话里有八句听不懂。
而隔壁几十万的国产车,车机流畅得像平板电脑,不仅能K歌看电影,还能在你快到家的时候,提前把家里的空调打开。
这种感觉就像你花大钱买了台黑白电视,结果发现邻居家早就看上彩色液晶了,心里能不别扭吗?
智能驾驶就更是如此。
BBA当然也有辅助驾驶,比如自适应巡航,但在功能性和可靠性上,跟华为这套靠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强大算法武装起来的系统比,确实有差距。
激光雷达就像给车安上了一双能在黑夜和暴雨里看清东西的“火眼金睛”,这是很多传统豪车目前还没有普及的装备。
当然,我们得公平地说,BBA也不是不努力。
它们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比如宝马iX3打七折卖,奥迪e-tron也降价促销,但消费者好像不太买账。
为啥?
因为它们更像是在原有的燃油车基础上,把发动机换成了电机,但整个车的“灵魂”,也就是智能化的体验,并没有跟上。
这就好比给诺基亚换了个彩壳,但里面还是那个只能打电话的系统,用户还是会选择功能更丰富的智能手机。
现在消费者的想法也变了。
以前买车,很多人看重的是车标带来的面子。
开一辆奔驰宝马,代表着一种身份和成功。
但现在,大家越来越务实,更看重实际的体验和性价比。
花四十多万,就能买到一辆集成了顶尖智能驾驶、超长续航电池、堪比头等舱的舒适座椅和影院级影音系统的国产车。
如果为了一个车标,要多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一个在智能化方面体验明显落后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这笔账不划算。
文章里说的那个现象很真实,现在去奔驰4S店的顾客,很多都会问销售:“你们这车的智能驾驶,能跟问界比吗?” 这说明在老百姓心里,评价一辆豪华车的尺子,已经变了。
所以,说BBA成了“老古董”,可能有点言重了,但说它们在智能化这条新赛道上暂时落后了,是比较客观的。
这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大象转身难”。
它们庞大的体系、悠久的历史,既是财富,也成了包袱。
就像一个习惯了用算盘的账房先生,你让他马上学会用电脑处理表格,他肯定需要时间适应。
而华为这些新玩家,没有历史包袱,一上来就用最新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来造车,迭代速度飞快,系统隔三差五就升级,不断给你带来新功能。
这种玩法,传统车企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洗牌,就像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机一样,智能汽车也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豪华”和“好车”的理解。
而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我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