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的汽车圈买车的发愁,炒股的狂欢,谁在拿资本当魔术?
各位车友们,最近汽车圈的幺蛾子,简直比午夜档恐怖片还劲爆。你说你本来只想安分守己,攒点钱买辆靠谱的小车,结果新势力一个接一个地“诈尸”,炒股的一个接一个地血赚,搞得咱们这些正经要买车的主儿,脑袋上头发是越来越稀,钱包却跟着市场行情上蹿下跳。你见过哪家公司,产线都拆光了,股价还能蹭蹭涨停?你见过哪家汽车品牌,卖不出票、赔得裤衩都快没了,还能靠“复活”故事招摇过市?今天咱要唠的,就是这汽车圈里比鬼故事还魔幻的剧情。到底谁是真想搞研发重工,谁才是资本市场里的“跳大神”?这背后是一场行业转型的春秋大梦,还是明晃晃的金蝉脱壳,今天咱哥几个摊开了好好聊聊。
要说魔幻,威马和众泰简直是牌桌上的“千王”。威马这个名字熟不熟?老沈晖当年从吉利出来,带着一堆投资大佬干了票大的,一套自建工厂+全产业链整合,声势浩大得很。2018年在温州呱呱坠地,头年销量爆表,融资更是裤腰都系不住。350亿啊,各位,多少小公司一辈子都摸不到的门槛,人威马一把就过了。但就是这么一个新势力“带头大哥”,2023年居然销量直接跳水六成多,年底上市前夜,轰的一声申了破产重整。你说说,这像不像东北大冷天儿街口卖糖葫芦的,刚整俩钟头糖都没粘住,摊子说收就收?而众泰,那就更不带演的——产线法拍、高管涨薪、14辆年销量、0生产,财报一拿出,全是伤疤。结果股价愣是“无中生有”给你整出66%的涨幅,这不活脱脱上演“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么?生产线都没了,高管差点笑出猪叫声,工资涨幅再创新高。各位网友,咱说句东北话,这要不是活久见,还能算啥?
咱们还得细品这事儿——威马创业初那个志气,好歹也算汽车制造业的壮举。一开始重资产自建工厂,人家蔚来、小鹏玩代工模式,威马扛着大旗讲“自主可控”。头两年风风火火,EX5卖断货、资本市场“真金白银”。那会儿多少人驾着威马下班回家,脸上都写着四个大字早买早享受。但很快,技术跟不上时代节奏,智能配置、续航、软件系统——在卷王层出不穷的车圈,威马还是慢了半拍,市场留给新势力的容错率,那叫一个小。再看众泰,更是把“模仿即是创新”当成祖传秘诀,早年靠山寨外观赚快钱,碰不成技术壁垒,最后只能被大浪淘沙洗得干干净净。可是呢,资本市场可不看你车好不好,故事编得精不精才是关键。生产线上锈迹斑斑,财报一锅烂粥,但只要市值还能上蹿下跳,总有人愿意开瓶啤酒等着听下一个“复活的传奇”。
群众怎么看?街头巷尾,饭店大姐都能给你来一句——“想买辆车真难,这些企业比宫斗剧还会演,钱不敢随便花,你说图个啥?”小区楼下遛弯的中年父亲直摆手——“别扯什么炒股发财,咱要的是踏实能用的皮实车。”但资本市场不差钱,炒一只壳,盘一个新概念,“赌徒”与“韭菜”联欢,谁也不愿意最后揭下桌布看真相。你说这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剧本,还能演多久?
可别以为资本闹剧就是一天结束。威马破产表面上是“死而复生”,复活计划走马灯似的换资本方,但幕后推手真本事呢?宝能系资金告急,被执行金额加起来都能买下半个汽车街,那种“拉兄弟一起下水”的感觉,简直比八点档还刺激。大量的供应商货款拖着、员工工资发不出来,庞大的债务像座大山,谁敢真心复活?可资本市场偏偏不信邪,觉得只要有概念、只要换个名字,“新主”一登场,故事又能续几集。众泰这边,法院敲锣打鼓拆产线,人家高管手里的工钱却翻着花样涨。看似一地鸡毛,其实门里外热闹得很,就是苦了原先的车主和员工。大家都知道,真正懂行的都撤了,就剩一群投机者“尬舞”,乐此不疲。那些持股散户,真不知道在赌啥,还真以为哪天能变身蔚来?
这会看似平静,其实火种还在底下埋着。网络上分成两派,“复活派”说是国家政策挺新势力,汽车行业迟早春暖花开;“悲观派”则冷笑,称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注定竹篮打水。两派吵得热火朝天,却没人能说清,这复活到底多少是真干,多少是假装。更别提买车的消费者,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啥车都不敢下手,生怕又买趟扎心的教训。
就在大家以为剧情该散场的时候,车圈来了个大转折。你看边上小米、华为、理想、蔚来这些“技术实干派”,人家一门心思卷智能、卷制造,“卷”得资本和用户都跟着拼命。超充、智能驾驶、三电系统天天升级,哪怕赔钱也不撒手。和对岸的“壳资源大戏”一对比,天地立判。真本事的,低头拉车不看风向标,全靠产品说话。资本市场起落,人家依旧把三电、算法、数据平台往深里钻。
这时你突然发现,原来汽车这行当,根本不是个短跑游戏。故事可以一天换一个,钱却是白花花的现充,研发、服务、品控一样都落不下。投机的可以热闹一时,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注定拼的是谁能熬到最后。时间像漏斗,投机故事越多,能沉淀下来的越少。蔚小理都不是一夜之间长起来的,多少年技术口碑才换来今天的格局。反观众泰、威马,到头来啥?笑话一场!投资人临门一脚走货,留下一地心碎,到头最无辜的还是咱老百姓。你说这岁月,最不会骗人——造假跑龙套,泡沫一定破;踏实做事,时间终归给你一个公道。
前头那些资本游戏看似疯狂刺激,从历史走势看没几个逃得掉的。当年乐视汽车、拜腾等“讲故事明星”,来也快去也快,多少人瞪大眼看着它们如何“烧钱如尿崩”,最后只剩冷锅冷灶一坛酱油。技术积淀和用户体验,才是企业站稳的根。资本市场要搞清楚,你炒再多壳也救不了一台开着烦心的车。普通消费者呢?醒醒吧兄弟,别总等着捡便宜,生怕一脚踩空,连售后电话都没人接。
表面上,事儿好像缓下来,威马还在磨“复活”的大旗,众泰股价还在疯跳。但底下危机其实越来越大。汽车行业的转型窗口期可不长,留给投机派讲故事的空间全靠政策和资本的温度计。可是真金白银的市场,消费者信任给谁?几场闹剧过去,买卖双方更警惕,真要复工复产难度比登天还难。银行贷款、供应商欠款,各种债主都磨刀霍霍,不信你翻翻新闻,多少零部件企业现在只认现结。
更别说分歧越来越深,企业内部人心浮动,投资者“捂票”唱多,实则赔钱也出手。坚持技术和埋头研发的公司,不断扩张人才阵营、扩大研发投入,和外头这堆“复活大潮”一比,根本不是一个代际。阴差阳错,两边的路越走越远。跟看过韩剧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很美,私下绞肉机开得飞快。你要说要等这泡沫戳破,估计还得看谁能憋气——可惜“憋”得快要连底裤都赔进去了。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对这些花里胡哨的资本表演,既无奈又愤怒。一边是实干派技术创新,一边是资本派“旧瓶装新酒”,被搅和得七荤八素。你说买个车咋就这么难,比娶媳妇还头疼?但最后谁也别抱侥幸,买卖车说到底图的就是四个字——踏实靠谱。
坐在家里翻新闻,看到威马说复活、众泰说春天来了,真心有点想笑。资本市场已经成了“乌鸦落在猪背上——谁也别嫌谁黑”,一边是大忽悠的复苏计划,一边是高管分红的狂欢夜。你说,要不真让这些“玩资本”的老板去教教踏实做产品的人怎么“造梦”,省得咱们还傻傻等好车。可是多少本该用到研发和品控的钱,被这些套路割走了肥肉?有句话说得好,空中楼阁看得再远,不如脚踏实地走得稳。下一次想买车,咱能不能眼睛带点火、脑袋带点冷?让那些专心搞研发、踏实造车的企业活得更好,咱们买车、用车也能更安心。这才是对行业最大的厚道,对家庭的最大负责。
别看资本市场天天上演“起死回生”“一夜暴富”,可你觉得新势力复活闹剧真能让车圈有未来吗?难道靠几个“换壳故事”,就真能让咱买到一个省心踏实的好车?还是说你觉得这些资本魔术,割的总是别人家韭菜,自己永远是赢家?留言聊聊,咱比一比,看看谁能在这场套路横飞的车市里,真正买到不后悔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