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碰上这么一个新车预售能在短短1小时内斩获10万订单,我得承认,这让我多少有点惊到。过去有句话,说“汽车是男人的浪漫”,可现如今,这场浪漫真是越来越讲究“速度与激情”了。咱们是不是应该琢磨琢磨,这么大一波订单,到底是啥催的?是大家真的认准了问界M7,还是这就是现在互联网和市场合伙炒的那点热闹?有时候,我觉得咱们买车越来越像抢限量球鞋,抢到先发朋友圈,至于到底穿不穿,适不适合,先不管,重要的是赶上了热乎劲。
先抛个问题,“一小时十万台是什么水平?”如果你不是汽车业内人士,一听这数字吹得天花乱坠,可能觉得问界要颠覆一切了。可稍微琢磨琢磨——国内车市一年销量榜首也不过几百万台,这么多订单一小时冒出来,难道这车真有这么大魔力?其实预售的“订单”不等于实打实的销售,咱得分清楚。先交个意向金,说白了就是大家看个新鲜,万一心思一转又退了,后台统计仍然是“下单”数据。这套路谁都懂。“预售秒破十万”才是当下营销的话术,能证明什么?也许只是大家想围观一场新车发售而已,喷一波热榜如同春晚抢红包,谁都想试试手气。
不过人不能完全没劲。问界M7不光订单多,这车确实挺有备而来。现在造车讲究的,就是得有新意有噱头。外观上据说用了啥鲲鹏理论设计,封闭式前脸加贯穿灯带和一堆小蓝灯。估计不懂车的也能看出来,这玩意儿确实挺有科技感,尤其那灯组,搞得跟太空飞船似的。为什么现在大家买车都爱追着“灯厂”跑?仿佛灯带够炫,车就能多跑十公里,颜值和科技感压死一片对手。可是你问真把这玩意儿开上路,是灯带重要还是底盘调教重要?大部分人心里没谱,也不在乎。反正买新车追的是潮流,拍点抖音视频,发个朋友圈,顺手装个酷就完了。
再看动力和科技配置,问界M7这次几乎把能装的都装了一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一大堆,3分布式雷达,还有后向的高精度固态雷达。说是全面支持华为的智能驾驶,啥自动泊车、辅助刹车、自适应巡航一应俱全。大家心里都盘算着,早晚有一天司机这个岗位要被淘汰,这技术好像都快让车自己回家了。如果让你选个标配,不装个激光雷达和辅助驾驶,你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可我就想问一句,“真有那么多人天天用自动驾驶吗?”你要是通勤上下班,路上堵成狗,谁敢放手让激光雷达接管?万一老天爷下个雨、蹦出个电动车,摄像头眨巴眨巴就花了。技术再牛,实际用起来终究得靠人的心里踏实。可买新车为什么还得一股劲吹这些黑科技?其实就是大家在用“功能强大”买个安全感,仿佛配置越多,自己越不容易被时代抛弃。
空间也是一绝。5080mm的大个头,轴距3030mm,还长了整整210mm。以前大家买SUV都琢磨着能装多少行李箱,现在是谁家孩子的婴儿车能平躺进去。说到底,空间就是面子,那种“车大就是有排面”的心理,不论到啥时代都不会过时。六座版本、零重力座椅、什么一键躺平,老板键、磁吸接口、娱乐大屏、冷暖箱,搞得比头等舱还丰富。隔两年再出个新款,说不定还送你个小型咖啡机,让你在高速堵车时喝一杯拿铁解解闷。我就想问,“咱们真有多少机会坐在车里躺平放松?”绝大多数车辆一天到晚都是在小区楼下落灰,三年五载,里程表都没转几圈。可一到新车发布,大家就开始遐想,仿佛新生活、美好时光全都装在这几张座椅和几个屏幕里。所以不是说你买的是功能,买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对现有生活的补偿。
说到颜色也是亮点。六种配色,什么海岛蓝、星际蓝、珊瑚红,名字起得比香水还讲究。一套黑曜套件,啥品牌标识熏黑、轮毂红卡钳,视觉冲击力直接拉满。为了让运动气质更突出,大家恨不得给自己家SUV装上走街赛车的绝对范儿。其实咱们谁都知道,买车不光买动力,颜值也要卷出天际。“会不会真有一天,车比人还会扮酷?”也许现在车企的美学部,比工程师还忙,日日琢磨新配色、黑化处理,生怕被说落伍。
内饰也是一重升级,环抱式座舱,黑科技中控屏,一块16.1寸的巨屏,还配了副驾娱乐屏和投影HUD。木质饰板,座椅加热通风按摩,数码配置一应俱全。这年头大家买车跟买手机一样,屏幕尺寸和分辨率成了最大卖点,谁家屏幕多,谁就能多卖几台。其实大多数功能你用上一两次,日子久了都懒得管,可买车的时候就是得“买新不买旧”,心理安慰就是“我有,比你多”。
再聊聊动力系统。增程和纯电两条路,各有亮点。增程版支持1600公里的续航,纯电版也能跑700公里,单电机、双电机,数据拉满。其实你问“大家到底在乎的是性能还是续航?”答案是——最好都有。现在买车就是怕万一哪天新科技又出新一波,那自己这辆立刻就变成了“老古董”。大家都焦虑,恨不得下单的那一刻,汽车就永远不会被淘汰。所以厂商也懂这个心思,科技堆料越多,数据越吓人,市场越吃这套。
有时候我想,这一小时十万订单,也许不光是一场汽车革命,更是一轮“信心大考”。大家是不是觉得买一辆新车,就能赶上时代的风口浪尖?也许是看到了新能源的希望,也许是被营销“种草”,又或者是心里的那点新鲜和冲动。预售的诱惑本身未必是真的刚需,在如今互联网审美和消费习惯下,一切都变成了体验和参与感。买车不只是买个交通工具,更像买一个“朋友圈身份”,买一份对未来的期待。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场热潮未必是好事。科技很快,市场转得更快。今天十万订单,明天也许退得一地鸡毛。“真正有耐心等着提车的,还是那一批懂车、需要车的人。”这些海量订单更像是当下大家追热点的方式,也是厂商为了刺激市场,用福利和配置吊起来的购买欲。什么抵款专属权益、意向金膨胀,都能看出买车这事已经不像当年那样纯粹,大家更像在跑一场消费世界杯,谁能抢先下单,谁就是“时代弄潮儿”。
说回来,问界M7这新一代的确有实力。产品升级显而易见,配置、空间、技术全线拉满。可这场“狂欢式抢购”背后是创新还是浮躁?问问自己,每次买车的理由真的是实用和需要,还是朋友圈和公众号的“种草”?“汽车是家庭成员还是身份标签?”如果现在汽车消费完全被流量和营销带着走,那以后大家也许只记得“预售破十万”这一天,却不记得那辆车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
车市的浪潮很猛,人心的向往更猛。也许这个时代,大家一拥而上,为的不只是开一辆好汽车,更多的是参与这场时代大戏。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和科技进步、潮流生活的合照。最后我还是想说,热点再热,预售再火,大家的心思还是要冷静一点。“新车秒破十万订单”,听起来酷毙了,可别让冲动和跟风成就了厂商的营销,忘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也忘了自己为什么会为一辆车欢呼。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