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斯拉交付49.7万辆这个数字,直接都炸了。墙上贴的KPI还没等领导念,就已经刷遍朋友圈了。细算一下,比预估还多出了五万多辆。上海工厂一个月交付九万,整个江浙沪早就成特斯拉的大本营。老美那边也不甘落后,抢税收抵免买车都快排到警察叔叔面前了。储能业务也猛,12.5吉瓦时直接刷新历史记录。账面上看,这公司直接要起飞了。
结果发现股票不但没涨,反而收盘直接跌了五个点,这种操作也只有资本市场了。盘前还喜气洋洋,当场爆拉3%。刚开盘全砸在地上,市值直接没了五千多亿人民币。数据一片飘红,股价一地鸡毛。看着这波反转,老股民估计要感慨一句,果然是特斯拉,永远在“割”与“被割”之间循环。
看着这份漂亮的交付成绩,脑海里浮现的是欧洲那边依旧疲软的市场。打个比方,就像是个班级全员加分,偏偏有一两个拖后腿的,总是让人提心吊胆。五月份欧洲销量掉了28%,到今天也没见扭转。政治和竞争双重压力,欧洲本土品牌都急了。从挪威市场能卖三台就占一台特斯拉,其他地方根本带不动节奏。大众直接纯电平台车型砍价15%,法国补贴延期,本地品牌都在玩价格战。你再怎么看特斯拉,在欧洲都不像是在逛花园,倒像是迎着风雪偏要往前走。
中国数据怎么看,也是分两面。17万辆交付,Model Y做SUV销冠,这些没得喷。但小米一口气SU7交付超万,理想L6首月订单破四万,国产品牌都在加速追赶。特斯拉这几年被国产车搞得心慌,直接上了“5年0息”,各种保险补贴,说白了就是以后多赔点钱,把市场先抢下来。利润和市场,特斯拉只能二选一。
北美那块,政策就是救命稻草。税收抵免一结束,前脚大家疯抢,后脚没人买,预测下个季度要跌20%。靠政策撑流量,这套路玩多了,总得要还。能不能像国内一样靠品牌带动销量?现在看未必。
储能业务厉害。12.5吉瓦时这个装机量能干掉一堆传统能源公司。上海储能工厂跟开挂似的,产能全开。但再厉害,还不够撑起特斯拉这个市值。华尔街问高管你们准备啥时候让储能业务撑起营收大头?高管也就避重就轻。说白了等技术、小型化、成本都过了坎再说,现在基本上是赚到边际利润,但不是稳定现金牛。
技术创新故事看着新鲜,现实里有点落地尴尬。得州Robotaxi乱走马路车道视频在网上疯转,所有人都在看直播等结果。年底还传说要上第三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看发布会很震撼,实际用途场景还没影。大模型GPT也能写科技报道,特斯拉的创新数不胜数,但真到商业化又是另一回事。股价靠想象空间,可以拉爆。但细看实际落地,全是难题。
看传统车企也不是吃素。现代IONIQ 6单月美国市场卖到八千辆,福特F-150 Lightning环比涨35%,都是老玩家玩出了新花样。越南VinFast突然在东南亚涌现一波,体量不大,但蚕食效应慢慢显现。谁都不傻,看到蛋糕就想分一块。
前三季度特斯拉交付121.8万辆,同比还低了快6%。全年要涨,最后一季任务是60万辆。产能要拉到季度一半还多,压力巨大。新势力、传统车企都盯着蛋糕,行业已经不是蓝海了,红海里拼刀子。点到这儿,扩规模还是拼盈利,两难都在眼前。
真要说企业价值,单个季度数据能说明啥?穿越周期才算数。市场补贴退坡,竞争加大,谁能靠技术和产品赢下来,谁就配被记住。评价特斯拉也一样,就像冲浪,不是靠一次浪花判断大海大小,企业韧性得看多个商业周期。有漂亮业绩也有现实危机。未来这条路,到底是储能变现、技术爆发,还是品牌再造?没人敢做绝对预测。
特斯拉在新时代路口停下,往哪走,都有机会也有风险。你觉得它下一个爆点会在哪?评论区欢迎一起聊,小编熬夜搬砖,指望各位给点关注,祝大家每一单都稳赚不赔,下一波一定更精彩。如有任何内容需要修正反馈,欢迎私信,我一定第一时间认真处理。弘扬正能量,生活一路长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