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特斯拉,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未来”或者“高科技”。
确实,那风驰电掣的加速感,那充满科幻色彩的大屏幕,都让它在一众汽车里显得与众不同,就像是电影里开出来的座驾。
当初,不少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甚至不惜加价也要成为第一批车主。
然而,当这股新鲜劲儿过去,车子开了一两年,真正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时,一些当初被科技光环掩盖的小问题,却开始变得越来越扎眼,甚至比充电排队的烦恼更让人心里堵得慌。
这些问题不大,但就像鞋里的一粒沙,平时感觉不到,一走起路来就硌得难受。
咱们先从最常用,也是被抱怨最多的功能说起——导航。
对于任何一个司机来说,导航就是眼睛,是向导。
可特斯拉的导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一个有点自以为是、却又不太熟悉本地情况的外地朋友。
很多车主都习惯了手机上的高德或者腾讯地图,界面亲切,路况更新及时,连哪个小区的哪个门能进哪个门只能出,都摸得一清二楚。
可特斯拉偏不,它坚持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早期深度绑定的是百度地图。
这就让很多开惯了传统汽车,习惯了用CarPlay或者CarLife把手机应用投到车机上的用户,感到非常别扭。
这就好比你习惯了用自己的筷子吃饭,现在非要让你用一套不顺手的刀叉,别扭劲儿可想而知。
问题是,这套“刀叉”还不好用。
把人导进死胡同,在断头路前自信地宣布“您已到达目的地”,这些都成了车友圈里流传的段子。
这背后其实不是技术跟不上,而是一种理念的坚持,甚至是固执。
特斯拉想打造一个像苹果手机那样的封闭系统,所有的数据,包括你的驾驶习惯、常去的地方,都留在它自己的体系内,用来训练和优化它的自动驾驶系统。
这个想法很宏大,但代价就是牺牲了当下用户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咱们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理想,就显得务实多了。
它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在中国开车,最懂路的还是高德这些本土应用,所以它们选择开放合作,把用户最习惯、最好用的软件都集成到车里。
这种贴近用户的做法,显然更接地气,也让特斯拉的“高冷”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好在后来,面对市场的声音,特斯拉也终于放下了身段,在系统更新中加入了高德地图,算是解决了老车主的一大心病。
说完了导航,再聊聊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智能”雨刷。
传统汽车的自动雨刷,原理很简单,在挡风玻璃后面装一个雨量传感器,感应到雨水就工作,简单又可靠。
但特斯拉为了追求极致的“视觉化”,取消了这个小小的传感器,让它的主摄像头来承担这项工作。
也就是说,它是用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去“看”玻璃上有没有雨,再决定要不要刮。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科技?
可实际用起来,这个聪明的“大脑”有时候会犯糊涂,显得有点“人工智障”。
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你开车经过一片林荫道,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斑驳地洒在挡风玻璃上,光影的快速变化可能会被摄像头误认为是雨滴,于是雨刷就毫无征兆地开始疯狂摇摆,干刮玻璃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
你手动在屏幕上把它关了,可没过一会儿,它可能又自己启动了,像个叛逆期的孩子,你越不让它干嘛,它越起劲。
这种体验非常糟糕,一个本应提供便利的功能,反而成了干扰源。
这就是典型的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追求技术上的“纯粹”,反而牺牲了最基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个几十块钱的传感器就能完美解决的问题,非要动用一套复杂的算法和昂贵的摄像头,结果还弄巧成拙。
如果说导航和雨刷的问题还停留在软件和“智能”的层面,那么座椅的问题,就触及到了汽车最根本的属性——安全感。
有不少车主反映,在急刹车或者急加速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座椅整体有一个向前或向后的“蹿动”,虽然幅度不大,可能也就半个手指的距离,但这种感觉非常不好。
汽车座椅本应是和车身牢牢固定在一起的,给人一种坚如磐石的信赖感。
而这种细微的位移,会瞬间打破这种信赖,让你心里发毛,总会下意识地担心,是不是哪个螺丝松了?
时间久了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这个问题,其实和“智能”没什么关系,它指向的是最传统的汽车制造工艺——机械结构的精度和装配的品控。
一部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的,这些零件之间的配合公差,直接决定了整车的质感和可靠性。
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它的强项在于软件、电池和电控系统,但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和整车工艺方面,和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传统车企相比,积累和沉淀还是有差距的。
为了追求惊人的建厂和生产速度,可能在一些看不见的细节上,品控就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当车主去售后反映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智能车都这样,系统偶尔会抽风”,这种用软件问题来解释硬件缺陷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也让车主感到很无奈。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特斯拉。
它在续航里程的精准度、无与伦比的加速性能以及整车OTA升级带来的常用常新体验上,确实是行业的标杆,这些优点也是吸引无数消费者为之买单的核心原因。
但正如一个偏科严重的学生,即便最强的科目能考满分,那些不及格的科目也同样会拉低总分。
汽车终究是一个要服务于人日常出行的工具,那些被吹上天的“黑科技”,最终还是要落到好用、可靠、舒服这些最朴素的需求上。
当导航不再把人带偏,当雨刷不再无故“抽风”,当座椅能稳稳地托住你的身体,让驾驶者心里感到踏实时,那个代表着未来的特斯拉,或许才能真正地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不仅跑得快,而且用得舒心的全能座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