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米SU7 Ultra提前支付尾款风波:从群聊到法庭,车主故事一箩筐
内容:
雨刚停,拂晓那阵子杭州的天色总带点灰蒙蒙。高先生微信弹窗又响了几下——维权群里头一堆人种草拔草,比买房的微信群还热闹。他做群主很久,什么神神道道的说法都听过,现在聊的都是小米SU7 Ultra,尤其是“挖孔版”这茬,听着就心塞。
其实小米SU7 Ultra这车,刚出来时也是真香。52万多的官方价,2万定金,说起来比老李家去年看的保时捷好像还划算一截。高先生过年家里聚会还吹嘘来着,讲风道讲碳纤维,还说智能座舱能一口气唤醒12个应用。可谁知没几个月风向就有变:有人提前收到尾款通知,群里的杨姐直呼晦气,定金不退说的比搅团还硬气。
“风道那玩意儿是真能吹风?你问师傅,上海那边4S店销售都说就是装饰,跟宣传不沾边。”群友小林插了一嘴。听说普通款加个几千也能改外观,陈师傅维修那天边修边念叨,“这种碳纤维件啊,不带真孔的,就图个花哨。”
微信里的截图一片,杨姐订单被取消,2万打了水漂。高先生有点怅然,前阵子还和小米副总裁李肖爽当面聊过,当时答应一周之内回复风道能不能做、能做就真车交付不能做给些补偿,结果呢?过了俩月没动静,微信群里头有人开了诉讼,法院还真有案但小米连面都没露,一说还有管辖权异议——这些事儿搁邻居家门口都能扯上一宿。
“那些说提前支付尾款的,多半是挖孔版群友自己提过不想要车或者要等等提车,小米这边就懒得磨叽,直接说你要交钱。”销售小曾在二道桥试驾那天顺嘴提了句,他自己也觉得不科学:“以前咱买丰田、本田啥时候不是车到店,验完车刷卡钱?小米这回倒好,厂子还没生产完就让付款。”
二手车贩老马话唠,插了一嘴饭局里的旧事,“去年小米SU7爆红,手快买的那帮人真赌性强。三个月后还没提车,定金白白没了——二手行情顶天了剩个一半水分。”
小米YU7刚上市没多久,有人转单——贾先生说自家订单还稳排产没催付款,怪得很。师傅群里有人打听,YU7早就没人催了,Ultra挖孔版咋就偏要催?
车主吐槽不光定金和合同条款。导航系统用的那块屏,听说很容易“鬼影”残留,开夜车更显眼。高速上智能辅助有时候还拿大道当小路,聊起这些配置,老司机直呼“不是吹的,太新了用不惯。”另外SU7 Ultra的前后双风口,实际常被改成假孔,影响不大但群里有人纠结美学和实际空气流通,——说是网上有发烧友拿蜡烛实测,结果没啥风动静。
养护八卦也不少:换碳纤维前舱盖副厂比原厂便宜一半,陈师傅嘴里常叨咕,“你要真下赛道那才讲究风道,平常就上下班接娃,还不是图个面子。”有个小技巧是,用原厂导航得定时升级,家里地下车库信号总飘,不然手机投屏反应慢,有师傅劝“导航都得学着用,别迷信智能。”补胎那块据传老车主觉得轮胎太薄,不抗上海铺装水泥路的磕碰,几个月就见胎壁鼓包。
行业里其实早就讨论:小米让用户先签正式合同,和别的国产厂家一比——比如比亚迪、蔚来也顶多锁单,等车到位了做正式合同。龙泉路4S店销售小熊直说“这就是霸王条款,咱们不敢学。”法律圈那头也有流传,“合同里写死的条款,一边倒的都没啥法律效力,法院也得看行业习惯。”有一天在茶楼角落听到有人打趣,“格式合同都是商家自个儿看着办,真到法庭说不定都站在消费者那边。”
尾款通知一出,也有车主琢磨过贷款问题。有的人还在审批贷款,结果被通知先交钱,反正群里交流多,各种“先交尾款再验车,操作不合理。”小米客服电话里说是工厂成本、物流费用提前产生,可业内师傅认为“生产没开始,钱就要到位,这种玩法没见过。”
这些事最后一般都没啥华丽结局,像高先生,诉讼判了也拖着没见头。他妈电话里能唠上半小时,叨叨“你那车钱要不回了?”高先生苦笑,他现在微信里都把群聊消息置顶,天天等哪头回信,其实心里也门清:路还长着呢,车是在工厂,钱是已付,合同在律所。谁说以后不会突然冒出个新的通知,也可能下月维权群里又有谁提新招,说这“挖孔风道”说不定真能申遗。
上周末,邻居家黄师傅在院子里摆弄老别克,远远喊一句,“你小米的事有头绪没?”高先生也没了头绪。说到底,买台车,有时可能还没买烂豆角来得省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