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的汽车圈哪是赛道,简直就是个大型屠宰场,一帮人全杀红了眼。
大家正为了你车里能塞几块屏幕、百公里加速能快零点几秒这种事,卷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就在这当口,岚图晃晃悠悠地把一台叫“泰山”的SUV给推了出来,这哥们儿不上来聊参数,反而跟你唠起了什么“山水画意境”、“星辰运行轨迹”。
我当时就一个感觉:哥们儿,你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这场景就特逗。
好比一群肌肉猛男掰手腕,胳膊上青筋都快炸了,突然有个人溜达过来说,要不咱还是斗蛐蛐儿吧?
你没法不瞅他两眼,但心里也直犯嘀咕:这人是真的得道高僧,还是压根就没想过要赢?
你瞅瞅别人家的车灯,那都是为了在漆黑的国道上,亮瞎对面远光狗的狗眼而生的。
岚图泰山可好,弄一出“日月同辉”,还拉上华为搞什么投影技术,能在地上给你放段PPT。
我还没琢磨明白这玩意儿除了在自家车库逗猫玩还能有啥用,人家转头又把“山海轮廓”这四个大字拍你脸上了——车屁股上一条灯带,上面是山峦剪影,下面是水光倒影。
好家伙,这哪是买了个交通工具,你这是花几十万背了幅LED版的《千里江山图》在街上跑,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个文化人。
我一哥们儿,标准的科技直男,我把这车的资料发给他看,他隔着屏幕撇了撇嘴,发来一句:“净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把这灯钱省下来,给我加两度电,比啥都强。”
我特能理解他。
对大多数人来说,车嘛,不就是个从A点到B点的铁皮盒子么,讲究个效率。
你看奔驰GLS,浑身上下都写着“德意志的严谨与秩序”;再看特斯拉Model Y,那个光滑得像被一键磨皮了的车身,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什么是硅谷的效率崇拜。
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哥很靠谱。
偏偏这岚图泰山,上来就想跟你谈感情。
你以为你花钱买的是个叫“玄英黑”的油漆?
天真了。
设计师会一脸深沉地告诉你,这是他们团队半夜不睡觉,跑到黄山顶上,从冬夜的山海景象里悟出来的。
那个“宸星灰”呢,据说是凌晨四点青海湖上空的星星还没睡醒时的颜色。
这感觉就太微妙了,你花的钱,一半给了钢铁和锂电池,另一半,是为一个远方的故事和一种抓不住摸不着的情绪付了费。
这套路,那些卖包的奢侈品品牌看了都得喊一声“祖师爷”。
最绝的还是那个叫“星轨”的门把手,上面塞了二十四颗LED灯。
听说在你送客的时候,那灯光会带着一种“别走,再聊五毛钱”的氛围缓缓熄灭。
我甚至都能脑补出那个画面了:夜色里,你送一位重要客户上车,他手刚碰到门把手,一道流光就从指尖划过。
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你说一万句“您慢走,路上小心”都有劲儿。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拳拳都砸在了那些在社会这泥潭里摸爬滚打,好不容易爬上岸,正迫切需要用一些“精致”和“体面”来犒劳自己,顺便向世界宣告“爷过得还不错”的中产心巴上。
他们对绝对的价格可能没那么敏感,但对“感觉”这俩字,那真是较真到了骨子里。
为了这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多花点钱,甚至承担未来可能的维修风险?
嗨,咬咬牙,也就那么回事了。
可“感觉”这玩意儿,最不靠谱了。
所有浪漫的尽头,十有八九都是一张冰冷的维修账单。
那套听着牛哄哄的华为投影大灯,技术是人家的,以后软件升级、固件维护,你都得看人家脸色,主动权不在你手里。
那个美轮美奂的“山海”尾灯,要是哪天在窄路上被一个不长眼的电瓶车给“啵”了一下,保险定损员可不会跟你聊什么东方美学,他只会告诉你,这玩意儿修不了,得整个换,至于价格嘛,保证让你体会一把心在滴血的感觉。
这就好比你迷上了一个浑身都是亮点的“氛围感帅哥”,觉得他哪哪都好,结果真正在一起过日子了才发现,当初让你上头的那些优点,维护起来都贵得要死。
所以岚图泰山走的这步险棋,到底是精准地找到了市场的蓝海,还是一头扎进了自己挖的美学陷阱?
它是在用所谓的文化自信,去挑战西方建立起来的工业设计话语权,还是一种在核心技术上暂时无法做到绝对碾压时,另辟蹊径的讨巧策略?
这事儿谁也说不清。
或许,它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在今天这个要么极简到性冷淡,要么浮夸到像城乡结合部灯光秀的汽车设计圈里,能出来一个愿意静下心来跟你扯点诗和远方的异类,总归不算坏事。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些消费者的拧巴:我们一边拼命追求实用和效率,一边又打心眼儿里无法抗拒那些能带来精神愉悦的“无用之美”。
它最后到底能不能成,这得让时间和真金白银的市场来回答。
但我敢说,当你开着它停在路口等红灯时,旁边车里的人看你的眼神,绝对和看一台奔驰或特斯拉,不是一回事。
而对它的车主来说,那一刻的与众不同,可能就已经值回了所有的票价。
至于日后的维修账单?
嗨,谁还没为年轻时的冲动买过几次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