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平台做测评:懂车帝的尺子由谁来量?

山有信/文

近期,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进行的一场覆盖近40款车型的智驾安全实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引发了公众对智驾安全的讨论和重视。

7月24日晚,懂车帝相关负责人表示,节目初衷是增强对智驾的科普,消除公众对当前智驾功能的“盲目信任”,并呼吁大众提升对智驾功能科学认知,对自身安全负责,同时呼吁车企在宣传智驾上不要过度,更应重视对当前智驾存在短板的宣传。

然而,这样一场看似出于好意的“利他”性测试,却在网上引发了许多争议,不仅有不少人对这场实测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而且也对懂车帝及一些媒体产生了质疑。

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大家的质疑有哪些?为什么会引发这些质疑?以及汽车测评到底该由谁来做?怎么做?

评测争议有哪些?

具体而言,在这场事件中,网友们的质疑对象主要包括对懂车帝的质疑,以及对一些媒体平台的质疑。

首先,对懂车帝的质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质疑懂车帝测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二是质疑懂车帝测评的合法性;三是质疑懂车帝的公平性。

在专业性和科学性方面,一些媒体人士及行业人士对懂车帝做这一测试的动机表示了质疑,认为其作为汽车资讯平台,可能存在其他目的,而非单纯科普。同时还缺乏汽车测评的专业人员、专业设备与测评标准,测试结果难免有失严谨与公正。比如,有人指出视频中不同车型的跟车距离有所不同,部分车型测试初始速度不同,还有场景存在人工干预导致智驾避险终止的情况。此外,测试中软件版本、车辆状态未详细说明,部分场景设置缺乏一致性,这些都导致结果难以作为智驾能力的科学参考。甚至还有人质疑测试中存在人为控制的可能。

在合法性方面,有网友认为懂车帝作为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没有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汽车测评专业资质,因此这一测试行为是违法的。比如有网友就直接评论道:“懂车帝没有资质就是非法”。另外,在公平性方面,也有网友质疑到:“一个核心收入是靠车企投放的广告收入的自媒体,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来对车企做测评。缺乏严谨性、公平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懂车帝的测评结果,不同车企也产生了不同看法。7月25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转发了懂车帝这一测试视频,并配文强调:“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同日,鸿蒙智行则在其官方微博账号发文,称“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评’,不予置评。”

据悉,测试结果显示,鸿蒙智行旗下四款车型(智界R7、问界M8、问界M9、问界M7)在多个场景中表现不佳,尤其是在“高速惊现事故车”和“消失的前车”等关键场景下,四款车型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对媒体平台进行质疑的方面,除部分网友质疑懂车帝本身作为靠车企投放广告维持生计的自媒体平台,进行汽车测评可能存在缺乏公正性、公平性问题外,也有部分网友对“热议”此时的一些相关媒体进行了质疑。

比如,网友在《澎湃新闻》发布的《一场受质疑的行业大横评,也撕开了智能驾驶的“技术神话”》一文下评论道:“这是站台懂车帝了,你先上(让)懂车帝出来回答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测试的车距不一样,问界等华为系都是50多米,特斯拉确是120米,注意这样的跟车距离是违法的!第二,有没故意遮挡激光雷达?第三,都没有故意掰方向盘?为什么这么做?作为专业人士你懂不懂aeb和cas的区别,如果你懂华为系是有cas功能的,为什么测试时不关闭cas来避免出现掰方向盘这样的闹剧?”可见,在汽车测评中,媒体应该作为何种角色存在,深受网友关注。

汽车资讯平台做测评:懂车帝的尺子由谁来量?-有驾

图片截自澎湃新闻评论区

总而言之,在此事件中,懂车帝测试场景的合理性;测试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测试的动机;评测的权威性,以及车企与平台对智能驾驶评价标准的不同等,都是网友、媒体及车企产生质疑的关键问题。

懂车帝是个什么样的平台?

那么,懂车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媒体平台呢?

公开信息显示,懂车帝是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站式汽车信息、交易与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汽车内容和选买服务,同时为汽车厂商和汽车经销商提供解决方案,于2017年8月正式上线。平台提供特价车、直播优惠券等优惠,以及参数配置、视频说明书、专业评测、选车PK等选车工具,还有驾考题库服务。懂车号扶持汽车创作者内容传播,可在多端分享。2022年,懂车帝凭借CPS会员合作模式创新试点,获得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行业创新奖”和“数字化转型奖”两项大奖。截至2024年,懂车帝移动端DAU近1000万,运营覆盖的汽车内容创作者750万,汽车兴趣用户达到5.1亿。

据悉,北京空间变换科技有限公司是字节跳动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相关业务的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约 1000万人民币。2024年1月10日,懂车帝注册成为独立公司。对于字节跳动而言,懂车帝成立独立公司也是其在广告、电商之外,商业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在业内人士看来,懂车帝作为其旗下的优质资产之一,其独立发展乃至上市,将为字节跳动的整体估值带来积极的影响。

汽车资讯平台做测评:懂车帝的尺子由谁来量?-有驾

图为AI生成

2024年1月,懂车帝关联公司北京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大股东由今日头条有限公司变更为厦门懂车族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截至2024年10月9日,该平台已向13万名消费者提供补贴申请服务,带动汽车消费超232亿元。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懂车帝目前的用户规模在2860万,对比2022年12月,App流量增长了14.6%。在汽车之家、易车、懂车帝三个平台中,懂车帝的用户增长最为显著。

此外,懂车帝的战略布局也已远超传统汽车资讯平台范畴。近年来,其通过一系列重资产投入加速向汽车消费全链条渗透:二手车业务已覆盖全国350个城市,8000平米规模的线下汽车商城投入运营,同时上线了养车服务构建后市场能力。

据悉,2024年9月左右,有知情人士透露,懂车帝在筹备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度最高达6亿美元,由General Atlantic、红杉资本、KKR & Co.及高榕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联合领投。其中,General Atlantic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私募基金,专注为依赖信息技术及知识产权发展茁壮的企业提供成长资金。自1980年成立以来,资金规模已达140亿美元,每年在全世界投资于成长,资本重组,及并购等类型的案件。而红杉资本则于1972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其作为第一家机构投资人投资了如Apple,Google,Cisco,Yahoo,LinkedIn等众多创新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懂车帝曾经进行的2023冬测续航测试也曾引发业界的许多争议,华为、长城汽车、吉利等排名靠后的车企先后公开质疑这一测试结果,懂车帝由此陷入舆论漩涡。在此次测试风暴后,懂车帝还在官网新增了三项测评原则:80km/h时速下能否识别静止障碍物?接管提示是否明确?雨雾天通过率多少?

汽车测评做不做?怎么做?

虽然此次事件中,懂车帝的测评引发了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事件也引发了大多数人对辅助驾驶的重视,同时也反应出了汽车行业内所存在的一些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全国涉及辅助驾驶功能的交通事故投诉量已达327起,较2023 年同期增长47%。这组数据所反应出的是,辅助驾驶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如辅助驾驶技术仍不完善,辅助驾驶技术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车企夸大宣传,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系统的一个集中投诉点便是厂家的过度承诺;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存在认知偏差,行业调查显示,约45%车主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完全自动驾驶。由此可见,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的本质和局限性认识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其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非完全自动驾驶,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放松警惕,增加了事故风险。

汽车资讯平台做测评:懂车帝的尺子由谁来量?-有驾

图为AI生成

其次,此次争议也凸显了汽车行业的深层矛盾。“当辅助驾驶从概念走向普及,必须有第三方测试来打破信息茧房。”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克强认为,懂车帝的尝试虽不完美,但“至少让行业看到了建立统一测试标准的紧迫性”。

据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启动《智能驾驶系统测试场景库》的制定工作,预计 2025 年将发布首批行业标准。

综上,汽车测评是必要且紧迫的!懂车帝测试虽然引发了许多争议,但7月24日晚,懂车帝召开夏季发布会对该科普节目和相关争议进行的回应再次提示公众:目前市面上所有智驾仍停留在L2级,不能脱离真人的监管。

那么,汽车测评到底该如何做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通信业的知名观察家和智能互联网研究专家项立刚的评论中得到一些启发:

坚守平台独立性底线:媒体平台需建立测评业务与商业利益的物理隔离机制,测评团队与厂商广告投放、赞助资金等不存在商业合作。以确保测评结论不受商业关系干扰,从根源上杜绝“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利益输送风险。

规范公开测评流程:测评方式需提前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并获得授权,明确测试场景(如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数据采集标准(如制动距离、加速时间等核心指标)及设备参数,确保测试方案具备科学性和可复现性。同时,公开测评全程需同步上传至监管平台,接受社会监督,避免选择性展示测试结果。

强化测评主体专业性:测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汽车检测师资质,且需通过年度专业技能考核,熟悉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新技术测评标准。测评机构需获得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资质认定,其实验室需通过认证,确保硬件设备精度和测试环境符合国家标准,从人员和机构层面保障测评的专业公信力。

构建多维监督体系:国家相关部门需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测评过程进行随机抽查,核查测试数据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允许厂商参与测评流程监督,但其不得干预测试操作和结果判定。

概而言之,汽车测评要想有公信力,就必须要做到公开透明,且有客观公正的立场。

[引用]

① 12类场景的综合通过率均低于50%?懂车帝回应智驾安全实测.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25

② 一场受质疑的行业大横评,也撕开了智能驾驶的“技术神话”.澎湃新闻.2025-07-25

③ 冲上热搜!鸿蒙智行回怼智驾测试结果:已读不回.第一财经.2025-07-25

④ 懂车帝“单飞” 字节跳动商业化又一步.经济观察网.2024-01-12

⑤ 懂车帝不是马斯克的通行证.36氪.2025-07-28

⑥ 懂车帝估值30亿美元,将成张一鸣造车跳板?.新快报.2024-06-26

⑦ 分拆懂车帝,字节在赌什么?澎湃新闻.2024-01-22

⑧ 懂车帝获至多6亿美元融资,或加速IPO进程.懂车帝.2024-09-10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