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新M7实用体验:尺寸、配置、空间全方位琐碎聊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到老王,他家那台老M7刚保养完,正擦着车唠嗑。他一边抱怨洗车店涨价,一边跟我念叨,“听说新M7要出来了?是不是就长得像个小号的M8?”其实不止他一个人这样想,群里也有好几个兄弟私信问我,说到底这回的新M7算啥定位,是不是又是套娃那一套。
说实话,这事儿吧,我还真琢磨过。现在谁还真把SUV当成纯粹工具?买大不买小都快成共识了。你看,原来以为新出的会比现款短点,结果人家反手一个加长。铁皮成本本来也没多少,更别提电机时代不用再折腾什么六缸八缸的机器堆料,大伙图的不就是空间宽敞吗?
尺寸这块,目前官方数据藏得死紧,不过瞅瞅对手,比如乐道L90都干到5145mm去了,还有银河那个更大的即将上场,新M7没理由掉队。我估摸着怎么也得超5100mm,不然在展厅里一摆,还不得被销售笑话?轴距才是关键,以前2820mm确实让后排有点憋屈,这次和M8同平台,上3米妥妥的。这一点倒是师傅修车时顺嘴提过,说以后拉货都能多塞俩纸箱子进去。
至于座椅布局,我隔壁张姐去年纠结五座还是六座选哪版,她最后咬牙多花了几千选六座,现在天天吐槽第三排鸡肋——可架不住她爸妈非要偶尔坐坐。所以市场调查那些占比,其实都是生活里的无奈选择。据销售讲,新版五/六座比例可能会跟之前反着来——预算卡30万以内的大多数家庭,都还是奔着“大五”去的。但如果你孩子多或者常带老人出门,也不会嫌那两个位置碍事。
外观嘛,有朋友拍照发群里对比,说这一代彻底抛弃“中庸脸”,直接上鲲鹏展翼那种高调造型。不过细节处还是分出层次,比如日行灯从贯穿变镀铬条,大灯轮廓也收拾利索些。我自己去4S店溜达时发现侧面最难分辨,一溜下来C柱的小窗和门把手样式稍微留意下就能认出来:弹出式的是顶配,那种内凹的一般就是中低配或者类似新出的这种。邻居阿姨还开玩笑,“你们年轻人喜欢套娃脸,我们岁数大点只认品牌标。”
其实很多人觉得这种设计有点腻味,但BBA早年间也是这么干起来的,到头来谁不是冲气场买单?25万预算弄辆新款,看起来像50万级别的大哥车型,在亲戚朋友面前撑撑场面,也是心理满足吧。有意思的是,有个技师悄悄告诉我,他觉得这一波“气势碾压”策略挺绝,把竞品逼得只能拼配置卷价格。
说到配置增减,就不能只盯硬件数量。我听华为系统装机师傅闲聊,他们内部版本激光雷达数量确实缩水,只留了一颗,但主流功能基本够用,该上的ADS 4.0一样不少。不少老司机关心底盘,这回终于升级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据说空气悬挂也安排进去了(不过维修工提醒一句:“以后坏了换气囊记得提前订货!”)。以前总有人嫌底盘软塌塌,现在应该没人挑刺儿了吧?
舒适性部分倒不用太担心,鸿蒙智行系统历来舍不得丢分数。从官图看HUAWEI Sound音响和AR HUD都有保留,小道消息甚至还有专属儿童锁联动模式(这个功能冷门但带娃家庭很受用)。唯一让我纳闷的是,全景天幕据传只有高配才给,无框车窗可能继续缺席——某二线城市经销商透露,是怕漏风投诉太麻烦。
再插播个冷知识:旧款部分用户反映夏天空调声音偏大,新平台改进之后噪音降了一截。这事儿在维修站已经传开,下次试驾可以特意注意下。高速巡航辅助功能最近做过一次OTA升级,有老司机反馈灵敏度更柔和,不容易误判变道,比起初代稳当不少。当然这些细节信息,多半只有混迹技术交流群的人才知道啦。
最后扯远一点,我表弟前年入手老款,本想着三年换代结果今年刚好赶上新品发布。他愁眉苦脸地问我要不要置换,其实二手行情一直水涨船高,只要没有重大事故记录,好卖不愁。但他犹豫主要还是怕维修费用增加、新技术水土不服啥的。我劝他先等等看首批用户反馈,再决定,要是真香还能蹭厂家的活动优惠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