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豪车高速失速”?刚提车8天的尊界S800被推上风口浪尖,视频一出,全网哗然。油门失灵、智驾退出、雨天车流中险象环生——这哪是百万级旗舰,倒像是“马路杀手”?但等等,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盯着那段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车是新的,表情是慌的,事故没发生,但情绪拉满了。可有一个细节让我眉头一皱——油箱是满的,电量却是0%。一个增程式电动车,电量见底还能开上高速?而且是在强制纯电模式下?这操作,别说普通车主,连我这个天天和新能源打交道的“老司机”都直呼看不懂。
一、真相浮出水面:这不是故障,是“极限挑战”
很快,有技术流博主动手实测,完美复现了视频里的“失速”场景:先把油彻底跑光,再用强制EV模式把电池电量耗到极限,最后加满油却不充电,直接切回强制纯电模式——结果,车辆果然出现动力中断、响应迟滞,踩油门像踩在棉花上。
破案了。这不是车辆质量问题,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极端场景测试”。这种操作,正常人会干吗?你家冰箱空了你会等它彻底断电半个月再插电?你手机只剩1%你会继续打游戏直到自动关机,然后怪厂家电池不行?
增程式车型的设计逻辑,本就是“油电协同”。电池有保电策略,系统会自动在电量低时启动增程器发电,根本不会让你走到“油尽电枯”的地步。尊界S800搭载的东安动力1.5T增程器(DAM15NTDE),最大功率115kW,峰值发电80kW,在亏电状态下连续行驶1300公里的宣传,是基于正常工况下的综合续航测试,有据可查,并非空口白话。
二、增程式的“失速”门槛,比你想象的高得多
很多人一听“失速”就慌,觉得新能源车不靠谱。但我想说一句:想让一台正常的增程式车失速,难度堪比徒手拆火箭。
为什么?我来拆解一下:
电池管理系统的“保姆级”保护
增程式车型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比你妈还操心。它会实时监控电量、温度、电压,一旦发现异常,立马启动保护机制。正常驾驶中,系统绝不会允许电池完全放空。你还没反应过来,增程器早就启动发电了。
增程器不是“备用电源”,而是“智能发电机”
很多人误以为增程器是“烧油发电”的简单装置,其实它是一套精密的能量调度系统。尊界S800的1.5T增程器,配合大容量电池包,能在不同工况下智能分配动力来源。即便电池电量低,增程器也能直接驱动电机,保证动力输出稳定。
失速≠故障,而是“系统逻辑”的体现
在那个复现测试中,车辆之所以失速,是因为系统检测到“纯电模式+无电可用”,只能进入保护状态。这就像你强行拔掉电脑电源,然后怪电脑死机一样——不是电脑坏了,是你操作越界了。
我亲自试驾过几款主流增程式车型,包括理想、问界、深蓝等,在各种极端工况下(高速、山路、低温)都没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无故失速”。偶尔动力衰减,也是因为电池温度过高或过低触发了保护,缓一缓就恢复了。
三、用户真实反馈:增程式,其实是“省心省力”的代名词
我认识一位老哥,开理想L9跑了8万公里,从东北到海南,全程跨省自驾。他跟我说:“增程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不用操心充电。加油站一加,立马满血复活,比等充电桩快多了。”
另一位问界M7车主分享:“我每天通勤60公里,公司有桩,家里有桩,基本纯电开。周末跑长途,油电结合,一箱油能撑一周,电费油费加起来,一个月不到500块。”
这些真实案例说明:增程式的核心价值,是解决续航焦虑,而不是制造故障焦虑。
反观插电混动(PHEV)车型,虽然也能加油,但电池小、纯电续航短,频繁充放电对电池寿命影响大,变速箱还多一个故障点。相比之下,增程式结构更简单,没有传统变速箱,动力传递更直接,故障率理论上更低。
四、横向对比:尊界S800 vs 理想L9 vs 问界M9
维度 尊界S800 理想L9 问界M9
增程器 1.5T(东安动力) 1.5T(新晨动力) 1.5T(赛力斯)
发电机峰值功率 80kW 80kW 70kW
纯电续航(CLTC) 252km 215km 225km
综合续航 1300km 1315km 1400km
智能驾驶 华为ADS 3.0 理想AD Max 华为ADS 3.0
从数据看,尊界S800的发电效率、纯电续航、智能驾驶能力都不落下风。尤其是华为ADS 3.0的加持,让它在高速领航、自动变道、拥堵跟车等场景下表现极为稳定。
我在试驾问界M9时就深刻体会到,华为系的增程式车型,能量管理策略极其聪明:它会根据导航路线、实时路况、电池状态,自动规划最省油的驱动模式。比如上坡前提前发电,下坡时多回收能量,根本不会等到“没电”才慌。
五、虚假宣传?别拿“极端场景”当常态
有人问:那尊界宣传“亏电1300公里无衰减”,是不是夸大其词?
我反问一句:你买轮胎,厂家说能跑8万公里,你非要去非铺装路面疯狂越野,2万公里就磨平了,你能怪厂家虚假宣传吗?
任何性能指标,都有其测试条件和适用范围。WLTP或CLTC工况下的续航,是基于标准测试循环得出的参考值,不是“保证值”。就像手机标称续航10小时,你全程打游戏可能只撑6小时,这合理吗?合理,因为使用场景不同。
尊界S800的1300公里续航,是在综合工况下测得的,有据可依。而“失速”事件,是在人为制造的极端条件下触发的系统保护,两者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六、行业发展:增程式,仍是现阶段最优解之一
很多人唱衰增程式,说它是“过渡技术”。但我想说:在过渡期内,谁能解决用户痛点,谁就是赢家。
纯电动车充电慢、续航焦虑、低温衰减;氢能源车成本高、基建少;插混车结构复杂、保养贵。相比之下,增程式兼顾了电驱的平顺性和燃油的便利性,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动力形式之一。
尤其在北方冬季,纯电动车续航打五折,而增程式只需加个油,照样满电满油跑。这不是技术倒退,而是务实选择。
七、安全驾驶:别拿车辆当“试验品”
最后,我想对所有车友说一句:车是工具,不是玩具。
你可以测试性能,但别刻意制造故障。你可以吐槽产品,但别断章取义。那个博主的操作,本质上是用“非正常使用方式”来质疑“正常工况下的可靠性”,这不公平,也不负责任。
就像你不会因为有人把豪车开进河里,就骂车厂防水不行。
真正的安全驾驶,是尊重车辆的设计逻辑,合理使用功能,不挑战系统底线。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这次“尊界S800失速”事件?
你觉得增程式是“割韭菜”还是“真香”?
你有没有遇到过新能源车“失速”或“动力衰减”的情况?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也欢迎分享你的用车故事,咱们一起理性讨论,不传谣,不信谣。
记住:命重要,别拿驾驶当儿戏。
(暂无相关数据:博主身份及供应商传言,因无实证,不予采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