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换代汉兰达一落地,30万级七座SUV的牌局基本又要重洗,不买大排量的本田Pilot,你还有什么更稳的选项?
现在的市场先摆在这:价格战打到神仙都头疼,自主三电卷到天花板,合资只能靠大空间和稳定口碑死守利润。汉兰达上代上市五个月还能月销七千,就是靠“全家出行不用想”的场景叙事。但问就是贵,问就是没动力,这次丰田显然听到吐槽,把账算在数据上。
尺寸先给到:长4960 mm、宽1930 mm、高1750 mm,轴距2940 mm。相比现款长了40 mm,轴距多出60 mm,二排过道终于不用侧身。22英寸轮圈填满轮拱,胎宽265 mm,理论抓地提升,但别忘了原厂配的静音胎,别指望纽北刷圈。
动力是争议焦点。官方先推2.5 L THS混动,系统综合功率181 kW,E-CVT变速箱,零百官方口径8.4 s,WLTC两驱油耗5.82 L。看数据你可能“啊这”——三十多万买台2.5自吸?评论区已经炸:2.4 T哪去了?内部消息是2.4 T+电机的混动机械四驱明年年初补票,账面功率255 kW、峰值扭矩550 N·m,0-100可以干到6.5 s,丰田也想留个后手跟理想L7打价格差。
内饰是被吐槽最狠的一块,热评“内饰是真难看”点赞45并非空穴来风。确实还是丰田那套保守T字布局,只是把皮质缝线加粗,主副驾顶着双12.3 英寸屏,8155芯片带宽够,但UI一如既往“工程师审美”。好处也有:实体空调旋钮保留,盲操作不分神,HUD抬头显示字够大,大爷也看得清。
智能座舱方面,CarPlay、HiCar、语音连续对话、面部识别都备齐,别惊讶,硬件是新的,软件依旧保守。驾驶辅助直接上TSS 3.0:全速域ACC、并线盲区纠正、交叉路口制动。实测上代TSS 2.5的误刹问题在新算法里被拉黑名单,城市跟车更丝滑,这是丰田工程师给的数据,但路测还要看OTA。丰田承诺一年四次OTA,别问为什么不是月更,人家节奏慢,车主也习惯了。
说到价格,官方放风:混动两驱入门31.98 万,四驱旗舰36.98 万。热评第二条“降到20-25再买”点赞39,我只能泼冷水:TNGA-K平台+进口电机+北美同步生产,成本在那里,想让它跟唐DM-i对掐价格基本没戏。但是对比竞品,Pilot 2.0 T四驱精英版37.98 万,尺寸小一圈,油耗高两升;途昂380TSI四驱豪华版35.2 万,0-100得9秒开外,OTA更慢。这样看,汉兰达的定价虽不便宜,但算在油耗和保值率上,五年后残值还能留55%,比它便宜的都没它值钱。
底盘这里必须展开一点。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常规结构,但新增e-Four电子四驱,后轴最大可分配80 %扭矩,弯中推头控制比上一代好一档。转向齿比从14.2调到13.7,理应更快,但电子助力依旧偏轻,喜欢德味的人可能嫌虚。好消息是悬架调软了,却通过加粗防倾杆压侧倾,城市舒适感提升。坏消息也直说:激烈入弯三排乘客还是会晕,别拿它当赛道工具。
横向对比再补几刀。唐DM-i 252四驱尊享版指导29.28 万,0-100只要4.4 s,电四驱更暴力,但高速续航掉电后油耗直飙10 L;理想L8 Air 34.98 万,车更大、更智能,但增程结构养护成本高、保值率不确定。汉兰达就是中庸:性能不炸,但每一项都够用,典型日系工程哲学。
继续回应热评。“全新了那一点?”点赞23。答案是骨架几乎全新:钢材升级到1300 MPa超高强度占比38%,车重却只涨38 kg,正面25%偏置预计还会拿优。至于“50岁大爷看了都摇头”点赞17,这我真不反驳,丰田设计师的青春公式大概停在2015年。但别忘了,家用七座的决策权往往在45+的家长手里,他们要的就是耐看不出错。
最后,把大家最关心的购车成本算死给你。首付三成落地约12万,三年金融利率2.99%,月供5300。按WLTC百公里6 L、油价8元,年行驶2 万公里油费9600元,与2.0 T途昂的年油费相比能省将近4000。五年下来直接回本两万,维修保养平均每年3500,比增程式少换一个火花塞,算稳健投资。
所以问题抛给你:在30-40万预算里,你愿意为一台“不惊艳但靠谱”的新汉兰达买单,还是赌自主品牌的性能与智能?它还能不能延续前代“公路普拉多”的神话?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