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交通新规了吗?答案是——是的,而且这次有点“带尺子”的味道。重庆市公安局交管局在10月17日下发了《重庆市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行政裁量权基准》(渝公交管规〔2025〕2号),定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施行,附带两份重要附件:行政许可裁量基准和行政强制裁量基准。通俗地说,交警办事不能再凭感觉走天下,裁量有了标尺和规矩。
这套基准的用意很明白——把法律里的“原则性”“弹性”落到实处。依据涵盖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车辆登记、驾照管理等规则,还有重庆本地的相关规定。打个比方,裁量基准既像路口的红绿灯,又像量身的尺子:既要指路,也要量得准。
▶ 三条底线和执法监督
基准强调三条执法原则:合法、合理、比例。合法就是不得越权;合理要求看清事实与社会危害;比例则提醒手段别过重,不能小事上“大锤”。同时,公安机关要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发现不当要纠正整改,情节严重的还会追责。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处罚仍按渝公规〔2023〕3号执行,遇到未细化事项就按上位法走。
▶ 程序细节与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字眼
这本基准会随法律法规动态更新,里面有些“小规则”很可能决定执行结果:文件把“以上”“以下”都划定为含本数,而“ 不满”则不含本数。举例说,某项处罚标准写“5年以上不满10年”,就是从6年算起,而不是5年,这类差别别小看它。附件里还有量化的罚款和强制措施标准,驾校、运输企业和普通司机都值得看看。
对老百姓的好处很直观:更可预期、少被随意处罚。对基层交警来说,办事更有底气,也更省心。对社会来说,这是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的一步。说到这里,不免多想几件事:日常出行中,哪些执法情形最让你“心疼”?比如随意拖车、证件争议、或是同样的违章不同人遭遇不同处罚——新规真能把这些痛点缓解吗?
我个人觉得,把“尺子”和“温度计”一并交给执法者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用这把尺子量人的同时,别忘了量心,执法既要准也要温。你有遇到过让人匪夷所思的交警执法情况吗?分享到评论里,大家一起把规则用得更暖、更聪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