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08进工信部,刘展术官宣新职位,大众安徽迎新COO

夜色降临,工厂灯火通明。

安徽某座新晋车企的总装车间,就像一口巨大的钢铁胃,吞吐着一台台即将奔赴市场的电动车。

空气里混杂着机油、焊烟,还有新塑料内饰的味道。

与众08进工信部,刘展术官宣新职位,大众安徽迎新COO-有驾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低头忙碌,有人偶尔瞥一眼新下线的那辆“与众08”——这台车还蒙着保密的黑布,只有尾部那只冷静伫立的“狼头灯”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幽光。

传闻说,今天不仅是新车型申报成功的日子,还有位神秘高管即将空降,或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和这台车一样,被推向一个未知的节点。

如果你是这座工厂的普通工人,面对“产品焕新+高管换血”的双重信号,会想些什么?

对接下来的变化,是期待、疑惑,还是无所谓?

毕竟,在中国汽车市场,每一年都有新车下线、旧人离场。

可这一次,大众安徽与“与众08”,似乎棋局另起,静待落子。

事情的表面很简单:11月10日,工信部官网的第401批公告上,“与众08”赫然在列。

这意味着,这款纯电中大型SUV距离进入市场只差临门一脚。

几乎同步,大众汽车集团官宣:刘展术将于11月17日出任大众安徽数字销售与服务有限公司COO——这位在合资、外资、自主、新势力间打怪升级20年的汽车老兵,又拿到了主角剧本。

这一连串动作,信息量并不多,甚至让我怀疑,汽车行业的“申报目录”,是不是也有点像刑侦卷宗——冷冰冰地标好时间、型号、尺寸,把一场复杂的市场博弈,简化成几行表格和一个编号。

但证据链条的背后,总有些不愿被表面淹没的细节。

“与众08”不仅是金标大众明年的战略新品,更是本土化电动架构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和早先那台ID.与众06不同,这次不再是德国工程师搬着图纸来中国,而是中国团队主导的本地架构开发,800V超快充、L2++级辅助、智舱智驾,甚至连狼头高位刹车灯,都透着点“土洋结合”的意味。

官方承诺700公里CLTC续航,听起来比我上班到下班的通勤距离还要有安全感。

至于刘展术——不提他那串光鲜履历,只说一句:能在自主、合资、外资、央企新势力间自由切换,在汽车圈子里,也算是一种“奇观”。

有人说他是营销高手,也有人揣测他能否带领金标大众突围。

与众08进工信部,刘展术官宣新职位,大众安徽迎新COO-有驾

经验的确重要,但在中国车市这片看似亢奋、实则残酷的红海里,经验有时更像是一副沉重的盔甲,既能防身,也容易让人举步维艰。

我想起一位老汽车人喝醉时跟我讲过的话:“有的车企,一边扶着德国爸爸的拐杖走路,一边想踩着中国市场的油门超车。最后多半摔个四仰八叉,铁皮和梦想都散落一地。”大众安徽会不会重蹈覆辙?

没人能拍胸脯打包票。

再往深里剖析,产品、人事双重调整,无非是想让外界相信:金标大众不仅懂造车,还懂中国。

但“懂中国”这句话,放在汽车行业里,其实有点像医院门诊挂号——谁都可以自称专家,谁都打着“本土化”的旗号。

但落到细节上,800V电气架构、智驾能力、智能座舱、快充续航……这些技术堆砌得再漂亮,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检验。

工信部的目录,只是进入考场的门票,能不能及格,还得看终端市场那张分数单。

再说说刘展术的到来。

有人会兴奋地说,“又有大咖空降,说明企业有动作。”但现实比剧本冷酷。

每一次高管更替,背后往往是上一轮尝试的止损,也是新一轮冒险的开场。

刘展术的履历里,有奥迪的体面,有别克的实战,有极氪的速度,有岚图的探索,甚至有英伦品牌的精致。

可每一个品牌,其实都是独立的战场——从合资到自主,每一波都是新的地形、新的敌人。

所谓“横跨新旧势力”,有时是见多识广的资本积累,有时也是技术和市场巨变下,不断换赛道自救的无奈。

黑色幽默总是藏在细节里。

比如我见识过的营销年会,PPT里写满“全新战略、用户思维、智能进阶”,会后实际执行时,预算一批批削减,资源一层层稀释,等到新车上市,营销口号和实际体验永远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

这不是谁的错,是行业的惯性,像熬夜加班的工程师,明明知道第二天会猝死,但夜晚依旧选择在图纸上较劲。

与众08进工信部,刘展术官宣新职位,大众安徽迎新COO-有驾

再看与众08自身。

5000毫米的车长、3030毫米轴距,中大型纯电SUV,CLTC续航700公里,800V平台,L2++智驾——参数表上确实没什么短板。

但别忘了,今天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参数早已不是壁垒。

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极氪,哪个没搞过续航、快充、智驾升级?

比拼到最后,拼的是供应链稳定、渠道下沉、用车生态、用户粘性,以及,最被忽视的“品牌信任”——而这,恰恰是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最需要修复的部分。

金标大众此番“焕新”,更像是在一盘复杂棋局上,再次落子。

棋盘已经很拥挤了,玩家也各怀心事。

有人押注技术,有人倚仗流量,有人寄望管理层换血就能扭转乾坤。

可历史告诉我们: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多时候连火柴都划不着。

当然,作为旁观者,不必唱衰也无需捧杀。

大众安徽能否通过与众08和管理层更迭走出困境?

答案远比一份工信部目录复杂。

市场、用户、技术、供应链、政策,一环扣一环,稍有松动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终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买这台车,是买大厂光环,买技术参数,还是买一份“信得过”的长期承诺?

写到这里,忍不住自嘲一把:专业视角其实没那么高大上,大多数时候,只是把一堆复杂变量拆成几个冷冰冰的选择题。

在汽车行业,每个新车型上市、高管到位,都像推理小说发售——你以为抓到了真相,其实只是下一个谜团的开始。

现在的问题留给你:当全球巨头和本土新贵在中国市场混战,谁能真正拿下消费者的信任?

新瓶装旧酒,还是本土创新?

你会买账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