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万辆新能源车冲高速!充电桩上演“饥饿游戏”
排到60号,睡醒一觉还没轮到我充电;一场充电争夺战,正在这个国庆假期的高速服务区真实上演。
“排49号,等了1个多小时前面还有14位”、“排队3小时,充电1小时,错过两顿饭”——2025年国庆假期,这样的场景在高速服务区不断重复。
交通运输部预测,国庆期间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将达到1400万辆,占出行总量的近20%。
表面覆盖率的亮眼数据背后,是节假日期间充电资源的严重短缺。
---
01 数据真相:表面覆盖率高,实际捉襟见肘
宏观数据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734.8万个,换电站4946座。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类型最全的充电服务网络。
但细分到高速场景,矛盾立刻凸显。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仅6.66万个,占全国充电桩总量的不足1%。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专家陆旭东直言,面对国庆期间日均超7000万辆的高速车流,这6万多个充电桩显得捉襟见肘。
安徽高速的情况更为极端——1825根充电枪要应对日均50万辆新能源车,平均每根枪得服务274辆车。
02 潮汐式拥堵,车主各显神通
“潮汐式拥堵”成为高速充电的最大痛点。节假日期间充电桩满负荷运转,日常使用率却不足30%。
为应对这一难题,多地服务区启用叫号系统,并限制充电到80%。
京港澳、连霍高速等20余个服务区排队时间仍超过90分钟,极端情况下甚至要等3小时以上。
面对漫长的等待,车主们被逼出了各种“生存法则”:凌晨1-5点错峰充电、用导航避开拥堵点、穿地下通道去对向服务区充电,甚至靠移动应急充电宝续命。
一位Model Y车主分享了他的经验:“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高速公路的充电桩等一两个小时,如果愿意下高速,五公里内大都能找到空闲的充电桩。”
03 多方出手,破解充电难题
面对充电焦虑,交通运输部门已采取行动。针对全国最繁忙的充电服务区,交通运输部要求“一区一策”提升充电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部提前研判梳理出136个预计充电特别繁忙的服务区,指导各地完善优化充电服务保障方案。
技术升级也在缩短充电耗时。河南在京港澳、大广、连霍等省内重点高速的60多对服务区内,新增投运超过1400根充电枪。
部分服务区采用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最高充电功率可达600kW,实现“一杯咖啡时间满电出发”。
北京更是宣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充桩全覆盖。
04 未来可期,超充时代即将到来
未来的充电体验将迎来革命性变化。国家明确2027年底超充桩将超10万台,2025年底服务区将100%覆盖800V高压快充桩。
这些超充桩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让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验越来越接近传统燃油车。
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最高峰值充电速度可实现1秒2公里,5分钟充电407公里,在补能速度上真正实现“油电同速”。
深圳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57座、充电桩超48.7万个,并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05 车主指南,高效充电有技巧
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掌握一些技巧能显著提升出行体验。错峰充电是关键。
国家电网预测,假期充电高峰集中在9月30日至10月1日和10月6日至7日。
上午9-12点、下午15-18点是充电高峰时段,选择凌晨或夜间补能,等待时间可缩短80%以上。
出发前要做好功课:通过导航APP查看实时桩况,优先选择配备超充桩的服务区。
如遇服务区排队,不妨选择下高速,在五公里范围内通常能找到空闲的充电桩。
---
技术的飞跃让未来可期,北京已宣布年底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充桩全覆盖,全国范围也在加快推进——800V高压快充将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但对今天仍在高速上排队的车主而言,这场充电战争还需要靠提前规划、错峰出行和一点点耐心才能熬过去。
1400万辆车新能源车冲高速,充电桩上演“饥饿游戏”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