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比亚迪交出了一份“营收新高、利润承压但未来可期”的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5662.7亿元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437.5亿元远超净利润,海外销量激增132%至70.16万辆。在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比亚迪以技术投入换市场空间、以战略定力应短期波动的布局,展现出中国车企领跑全球的长期战略。
技术投入:厚积薄发的护城河
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7.55%,但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437.5亿元(远超同期将利润),同比增31%,累计研发超2200亿元,远超特斯拉。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搭载车型销量突破170万辆、超级e平台实现兆瓦级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落地,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支撑了产品竞争力,更让比亚迪成为全球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半导体”全产业链技术的车企。花旗预测其今明两年销量将达467万、539万辆,正是对技术红利的认可。
全球化突围:从产品出海到生态扎根
海外市场成为亮点:前三季度出口量超2024年全年总和,覆盖117个国家,并在巴西、泰国等地建成四大生产基地。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全球率先发布日本定制车型K-EVRACCO,以精准适配K-Car标准切入占日本35%市场份额的细分领域;巴西第1400万辆下线、匈牙利设立欧洲总部,标志着其从“单一出口”向“本土化生产+技术输出”的升级。海外业务毛利率较国内高3-5个百分点,未来随着160万辆年产能目标达成,全球化将成利润增长新引擎。
生态共建:产业链协同的中国方案
面对行业价格战,比亚迪主动缩短供应商账期、降低应付账款36.8%,通过“快付快结”助力中小供应商稳定经营。这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生态思维,既稳定了供应链韧性,又反哺了自身交付能力。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龙头企业的责任担当,正在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协作范式。
张观评述:比亚迪的选择,本质是用技术长跑对冲行业周期波动。当全球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烧钱时,比亚迪已通过2200亿研发投入构筑起“电动+智能”双壁垒;当价格战陷入零和博弈,其通过生态协同实现供应链共赢。这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大而不强”迈向“全球示范”的关键一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