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

最近,江苏海安喜润城停车场要调整收费标准的消息,在网上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一张关于收费调整的图片传开后,大家伙儿的讨论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

事情很简单,就是从八月一号开始,原来那个备受好评的“五小时内免费停车”政策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小时内免费”。

这听起来好像就是个停车费的事儿,但背后牵动着不少市民的消费习惯和情感,也反映出商家在运营管理上的一些思考和难处。

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有驾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变化到底有多大。

以前,去喜润城,车子一停,五个小时之内你都不用操心停车费的事。

这五个小时,对于去商场消费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可以踏踏实实地约上三五好友,先去看一场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慢悠悠地找个地方吃顿饭,聊聊天,吃完饭可能还有时间去逛逛服装店,买杯奶茶,整个过程非常从容,不用老是惦记着时间。

正是因为这个大方的政策,很多人,哪怕住得远一点,也愿意开车过去。

网上当时的好评可以说是一边倒,不少人直言,就是冲着这免费停车五个小时,才把喜润城当成周末休闲的首选。

这不仅仅是省下了一笔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不用赶时间”的松弛感。

可现在,新规一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免费时长从五个小时一下子缩短到只有一个小时。

超过一个小时,停两个小时以内要收五块钱,再往后,每半个小时就要收三块钱。

咱们简单算一笔账,如果你还像以前一样,去看场电影再吃个饭,轻轻松鬆五个小时就过去了。

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有驾

那么停车费就是,前两个小时五块,后面三个小时,也就是六个半小时,每个半小时三块,那就是十八块,加起来一共是二十三块。

二十三块钱,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可能是一顿午饭的钱,也可能是一家人买冷饮的钱。

但关键在于,这笔钱是从“无”到“有”的,对于已经习惯了免费的消费者来说,心理上的落差非常大。

这就好比一个一直对你很慷慨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开始跟你算得清清楚楚,这种感觉上的转变,比钱本身更让人不适应。

所以,网上立刻就有了各种声音。

有的人直接表示失望,说“本来就因为远,全靠停车免费才愿意去,现在这个最大的吸引力没有了,就不会再考虑了”。

还有的人开始拿喜润城跟其他商场作比较,比如提到“去万达吃个海底捞,用积分还能免费停车呢”,言下之意就是,既然大家都要收费,那我就选一个服务更好、或者有其他优惠的地方。

这种消费选择的转移,是商场最不愿意见到但又最直接的后果。

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最真实的投票,哪里体验好,性价比高,大家自然就往哪里去。

当然,咱们也不能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

开门做生意,商场也有自己的难处。

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有驾

为什么要把一个广受好评的政策给改掉呢?

这背后肯定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咱们可以试着站在商场的角度想一想。

首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僵尸车”。

什么叫“僵尸车”?

就是那些把商场的免费停车场当成自己家专属车位的人。

他们可能是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也可能是住在周边的居民,反正他们不是来商场消费的,纯粹就是为了蹭一个免费的停车位,一停就是一整天。

一个大型商场,车位资源是极其宝贵的。

如果大量的车位被这些“僵尸车”长期占据,那么真正想来购物、吃饭、看电影的顾客,开车在停车场里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车位,那种烦躁和失望,足以让他们直接掉头走人。

顾客进不来,商场里那些店铺的生意从哪里来?

店铺没有流水,商场的租金收入也会受影响。

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有驾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开始收费,哪怕只是收一点点,也能立刻起到一个筛选的作用,能有效地把大部分长时间占用车位的非消费车辆给“劝退”。

从这个角度看,收费是为了保障真正消费者的停车权利,优化停车场的利用效率。

其次,就是实实在在的运营成本。

一个现代化的地下停车场,维护起来开销可不小。

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照明、通风系统,覆盖各个角落的监控安防设备,还有保洁人员的日常打扫、安保人员的巡逻管理,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资金。

以前五个小时的免费,实际上是商场在用自己的利润来补贴所有停车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了那些只停车不消费的“僵尸车主”。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商家对于成本的控制会更加敏感。

与其把钱花在为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上,不如把资源用在提升核心顾客的体验上。

所以,这次调整,可以看作是喜润城运营策略的一次转变,从过去追求大而全的“客流量”,转变为追求更精准、更有消费质量的“有效客流”。

话又说回来,商场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这次调整的方式方法,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海安喜润城停车新规,1小时起收费,8月正式执行-有驾

从五个小时直接砍到一个小时,这个步子迈得实在太大了,有点“一刀切”的感觉,没有给消费者留下足够的适应空间,情感上冲击比较大。

其实,很多网友提出的建议,就体现了大家寻求平衡点的智慧。

比如说,有人建议把免费时长调整到三小时。

这个建议就非常合理。

一个小时,确实太紧张了,买杯咖啡可能还行,但凡是想坐下来吃顿饭或者看场电影,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而三个小时,恰好能覆盖掉一顿正餐或者一场电影的基本时长,既满足了大部分顾客的核心需求,也足以让那些想停一整天的“僵尸车”望而却步。

这是一个既人性化又能达到管理目的的折中方案。

还有一个更高明的办法,也是现在很多大城市成熟商圈通行的做法,那就是“凭消费凭证减免停车费”。

这个方法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你只要在商场里消费了,哪怕只是买了一杯奶茶,凭着小票就可以免费停两到三个小时;如果你消费的金额更高,比如满了二百元,或者你看了电影,就可以享受更长时间的免费停车。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它精准地奖励了真正的消费者,让顾客觉得自己的消费是有价值的,停车费不是白交的,而是通过消费换来的福利。

第二,它能有效地刺激消费。

可能有的人为了凑够免费停车的额度,本来只想买一件衣服,顺便又多买了一双袜子,无形中就提升了整个商场的销售额。

第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僵尸车”的问题,因为不消费就无法享受长时间的免费,公平合理。

这种方式,把停车收费从一个让顾客反感的“惩罚项”,变成了一个促进消费的“激励项”,让商场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