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充电桩建设进入快车道,国家队资金早已悄然布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过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这一政策旨在重点解决公共充电网络布局不均衡、居住区充电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仅仅2025年1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就新增18.1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22.5%,充电桩利用率也在持续攀升。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在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充电桩行业保持高景气度。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新能源车新车销量已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2%。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达到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 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规模对充电设施提出了巨大需求。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作为国家级战略投资者,中央汇金对充电桩产业链关键环节早已进行了战略布局。 其重仓的五家充电桩概念股覆盖了从运营、终端、技术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这些公司各具优势,在充电桩“三年倍增”计划中占据有利位置。

充电桩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亮眼。 2024年,充电桩概念股中有79家公司实现了营收增长,73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 2025年一季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行业景气度的延续,已披露一季报的充电桩概念股中,有17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在技术层面,大功率充电、液冷超充等新技术正在加速落地。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10万台的目标,推动充电技术升级。 V2G(车网互动)技术的兴起,让电动汽车电池可充当电网储能单元,有效提高充电桩利用率。

充电运营商特锐德已实现与38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中心、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或负荷管理中心的在线信息交互,具备虚拟电厂条件的可调度电站数量超过3400座。 这种充电网与电网的互动模式正在行业内快速推广。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在公共充电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 截至2024年底,特锐德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达70.9万台,其中直流充电终端42.4万台,市场份额约26%,排名全国第一。 2024年公司充电量超过130亿度,市场份额约为24%,同样位居行业首位。

充电桩产业已形成设备制造、运营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等完整产业链。 设备制造商包括特锐德、奥特迅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有国电南瑞、科陆电子等;配套设施及材料供应商包括伊戈尔、永贵电器等;运营服务提供商则有绿能慧充、金固股份等企业。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中国石化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企业之一。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累计建成投营充换电站约1.2万座,充电终端超12万个。 公司凭借全国加油站网络的位置优势,快速布局充电业务。

中央汇金目前重仓中国石化3.15亿股,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加油站网点布局优势使得中石化在充电网络扩张中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关键位置。

充电桩迎重磅利好,三年倍增!中央汇金重仓的充电桩只有这5家-有驾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具有终端优势。 公司与国家电网和壳牌等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充电桩网络,充电桩遍布深圳、上海、西安等多个城市,兼容多种充电协议。

中央汇金二季度重仓比亚迪1197万股,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比亚迪的产业链协同优势明显,覆盖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到充电设施建设的全链条,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7771亿元,同比增长29.02%。

国电南瑞是电力自动化及智能电网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司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成功研制出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交流充电桩、计费系统。

2024年国电南瑞营收达574.2亿元,净利润76.10亿元,电网自动化业务营收占比40%。 中央汇金重仓持有国电南瑞7641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0.96%,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现代投资主要经营湖南省内的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和收费业务。 公司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已有充电桩投入使用,直接受益于高速公路充电网络扩建政策。 随着三年倍增计划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领域。

中央汇金二季度重仓现代投资4715万股,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公司在地理位置上的独占性优势,使其在高速公路充电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合百集团是安徽省国资委旗下的商业零售企业。 公司出资9837.31万元收购合肥金太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股权,间接布局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这种布局契合了商业综合体充电场景的需求。

中央汇金二季度重仓合百集团1232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零售场景与充电桩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与充电的一站式服务体验,增强了客户黏性。

在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多家公司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奥特迅的兆瓦级柔性充电堆技术国际领先,单桩功率密度达350kW/m²,适配多品牌车型,已建成150座集约式充电站。 2024年公司与广汽、小鹏签订超2亿元大功率充电桩供货协议,市占率提升至8%。

永贵电器作为华为液冷超充枪核心供应商,其600A/1000V产品通过UL/CE认证,适配全球80%主流车型。 2024年公司订单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80%。 公司还是全球首家量产800V碳化硅充电枪的企业,散热效率提升50%,故障率低于0.1%。

许继电气在国家电网充电桩招标中份额占25%,独家供应国网“六纵六横”高速超充网络。 公司与华为联合开发的“一桩双网”系统实现充电+储能双向互动,单站收益提升40%,已落地雄安、海南试点项目。

充电桩模块价格正面临年降幅达10%的压力,中小厂商毛利率承压明显。 部分企业毛利率已跌破20%,行业整合加速。 技术路线竞争也日趋激烈,比亚迪1000V超充技术若普及,可能冲击现有800V生态。

在海外市场,中国充电桩企业面临贸易壁垒。 欧美对中国充电桩加征关税,美国关税达25%,出口企业需加速本地化布局。 盛弘股份等公司已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其液冷超充模块获宝马、大众认证,欧洲市场收入占比40%。

虚拟电厂和车网互动技术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特锐德等头部企业积极加码SaaS服务、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业务,构建多元化收入来源。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印发《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充电桩土地使用和电力供应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充电站建设成本高企。 电力增容问题也制约着大功率充电桩的密集布局。

农村充电桩建设是三年倍增计划的重点任务。 2025年,试点县数量从67个跃升至75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门槛也从20万辆提升至25万辆,这一举措极大地加速了县域充电桩的建设进程。 北京、河南、安徽等地近期密集出台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全方位推动充电桩布局。

充电桩产业的技术创新持续活跃。 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正在加速,液冷超充渗透率预计将从5%提升至20%。 充电枪、充电模块等核心部件的性能指标不断刷新,充电效率显著提升。

充电桩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企业需在充电桩防水防尘、过热保护、电压稳定等方面投入大量研发资源,确保充电安全。 故障率已成为衡量充电桩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充电运营商普遍面临盈利压力。 特锐德的充电桩利用率达8.5%,高于行业平均5%的水平,单桩日均充电量超1200kWh。 但行业平均利用率仍偏低,提高单桩利用效率是运营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充电桩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趋势明显。 阳光电源、固德威等企业为充电桩提供光伏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光伏、储能与充电相结合,提升充电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 这种模式减少了充电桩对电网的依赖,降低了用电成本。

资本市场对充电桩行业关注度高涨。 2019年以来,大智慧充电桩指数稳步上行,涨幅超过1.5倍,产业链部分个股如雅达股份、阳光电源、思源电气、英维克、盛弘股份等公司区间涨幅均超过4倍。 兴业证券指出,政策加码和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加是支撑板块表现的核心因素。

充电桩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需求日益迫切,统一接口协议、支付系统成为行业基础设施。 充电桩行业协会正在推动标准制定工作,以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充电桩维护和运维服务市场正在形成。 随着充电桩规模扩大,定期检测、故障维修、零部件更换等后服务需求增长,专业运维公司开始出现。 充电桩可用率和故障修复时间已成为衡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充电桩运营管理。 有方科技等企业提供物联网通信模块,为充电桩的联网、远程监控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充电桩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 数据分析和预测算法帮助运营商优化充电桩布局和调度。

充电桩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日益紧密。 新建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公共停车场等场所的充电设施配建比例成为强制性要求。 城市规划部门将充电桩建设指标纳入城市建设规范,确保充电网络与城市发展同步。

充电桩行业就业机会不断增加。 从研发制造到安装运维,产业链各环节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多所职业院校开设充电桩相关专业课程。

充电桩保险和风险管理产品日益丰富。 保险公司推出专门针对充电桩的财产保险、责任险产品,覆盖火灾、触电、设备损坏等风险。 充电桩安全认证和保险制度降低了业主和用户的使用风险。

充电桩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逐步深入。 充电桩不再仅仅是能源补给设施,而是成为智慧城市能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电数据与交通管理、电网调度、城市规划等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

充电桩行业国际合作项目增多。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公司、产品出口等方式参与全球充电桩市场[citation:2。 中国充电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外标准互认工作稳步推进。#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