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

风云T8是一台典型的插混车,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说发动机热效率44.5%,这个数字一听就挺美的。你说,为啥我对这个宣传战有点提防?可能因为我做过研发,知道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些,或者说,广告永远都比真东西光鲜。

上次我把油箱的油用尽,特意去油站加了10升油,然后我又把剩下的油换成电,电池剩余70%。我心想,就算发动机发电效率打个8成,也算不错了吧(其实我估算这部分效率可能有点偏差,样本少)。于是,开到市区道路,车速就不快,平均50左右,偏暖和的天气,四五度外,电池上的显示很清楚:电量70%。

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有驾

我设定一个规则——强制保电70%,用它来模拟纯粹靠增程的状态。一路开开开,跑到油箱空了,公里数正好155。期间,表显的电耗大概15度每百公里,实际测出来大概19度,取个中间值17度。算一下:用的总电能是(155 / 100)×17=26.35度。

再看油的用量:10升油(估算油能大概提供40兆焦耳的能量,参考普通燃油热值),我大概算一下:10升油能转成电有多大?假设热效率44.5%,这意味着,10升油转化成的电能差不多是:40MJ×44.5%=17.8MJ(兆焦耳),换算成度电,1度电约等于3.6MJ,得到≈4.95度电。

这意味着,10升油转成的电能只有约5度左右。而我实际用掉了26度?呵呵,这还不算电池的存储损耗和转换损耗。就算考虑2-3%的摩擦、变压器损耗,挺难实现每升油发出3.6度电的效率等级。

我心里就在嘀咕:博士那会说过理想情况下,内燃机能达到44.5%的热效率,是很高了,但实际用这么高的效率做电,可能性极小。这算是我怎么得出这个感觉的路径——一个大概的热平衡逻辑。

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有驾

但我又有点疑问:风云T8宣称的能效值,怎么看都是广告数据?供应链一些零散信息告诉我,实际用料成本和研发投入不允许它完全做到宣传的效率。你说,那些看似简单的电机+发动机+电池,是不是光宣传,实际效率差得厉害?我猜:厂家是不是拿模拟数据来误导消费者?挺可能。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除了油耗以外,风云T8的发电效率还有那么大差距?我曾经问过维修工:你觉得,这车电机发电效率真的有宣传的那么高么?人家说:别天真了,加个油,无非是个燃烧加电的过程,效率要看转化链条。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实际上,整个能量链条是不是都低于50%的总效率?我一边打算做个对比,心里又在猜测:这车的油耗和电耗比例背后,有没有一些做数据的猫腻?这还真难说。

此刻,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一张旧相册里夹着那份测试数据:某次试驾的旁边,夹着一只用旧的打火机给我补充火力的工具包(那天开车太久,忘了带足够的燃料,勉强算个小插曲)。这种细节让人觉得,技术背后其实蛮真实的——为什么我会记得?大概是因为当时推车门那一会儿,看见那个打火机嘴还是新买的,留了一点浪漫的感觉。

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有驾

我还在想,风云T8的热效率到底是不是个噱头?从研发角度,算到实际效率很难突破40%左右(这估算体感+少样本),甚至还是偏保守的。或许,厂家卖的是未来能达到那种空中楼阁。

有个问题:你觉得,用户真的关心这些技术细节么?还是只关心表面表现?这个比较好答。毕竟,买个车,不是谁都在跟汽车物理做辩论赛。

变动时,这些‘官方表现’能反映到现实里么?纯粹是个假象游戏。我就想,如果把这辆车和一台普通混动比,差别在哪?你会发现同样是保持油耗稳定,风云T8显得神神秘秘,实际上比拼的还是一套看不见的算法——在研发时,设计师能不能搞定最低能耗?或者说,能不能用业界平均水平?大概就看厂家的成本压力。

我对这个市场的感受是:很多吹牛的地方都是暗藏的。宣传资料上那个热效率44.5%,我一点都没敢当真。会不会就是说说而已?我猜:真到使用中,这个所谓的发电效率,跟工业检验室的理想环境差距像天壤一样。

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有驾

啊,说到实际,到我大概算了一下,百公里油钱:按26度电、每升7块、油的热值能量,开到差不多8块左右。你别看数据少,换算一下:油的成本还比电贵些——这也是车市里常看到的谁便宜,谁就受宠的逻辑。

有趣的是,有些同事私底下说:这车就是个花瓶,肚子里还藏着个闷罐。这句话直戳我心。你说,买车的朋友,除了看外观和牌子,往深里想,真正关注的还是操控、油耗、以及买到手里是真的省还是虚的?是真的合理,还是厂商在制造乙方幻想。

我已经把思路讲完,好像一直在说效率这档子事,但其实我自己也没查得很清楚。就是猜测:这些数字,真有那么大用吗?或者说,是不是被一些宏观数据带偏了?毕竟,汽车产业背后有太多的计算和博弈,能否看得见的数字,本身就带有偏差。

难怪我总觉得,风云T8那些所谓的商业参数,吃一堠饭都比它热效率有用——因为饭可以吃,但它宣扬的那些高效数字,大多都是翻车现场。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是胡扯吗?我倒觉得,反正插混车的胜负,就是在于你用得够不够心里舒服。

你敢信风云T8每升油发电仅能提供3.6度电,实际测试显示效率远低于宣称的热效率,疑点重重令人质疑其真实性-有驾

结尾让我不由自主又盯着那个仪表盘的小灯——一直在打转,像在提醒我:准确率也许都在那秒表的指针里了。你猜,未来的汽车,能不能把效率真正拉到用得到的层面?这还真不好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