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阿尔法T5定价10.98万起,城市NOA智驾系统首次下探15万区间,北汽这场技术普惠实验能否打破行业壁垒?
增程器启动那一瞬间,车里三个人同时扭头看我。不是因为有声音,恰恰相反——太安静了。电量显示只剩11%,发动机介入工作,方向盘上连一丝抖动都没传过来。油门踩下去,动力输出跟满电时几乎没差别。副驾的老张摸着中控台嘀咕:“这玩意儿真启动了?”
这是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10月底上市,价格从10.98万拉到15.48万,纯电和增程两条线铺开七个版本。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那套“元境智行”系统——城市NOA功能,头一回出现在15万以内的价位段。
双目视觉的另一种玩法
高速并线、城区加塞、隧道明暗切换,这些场景一直是辅助驾驶的重灾区。阿尔法T5用的方案有点不走寻常路,两颗800万像素摄像头模拟人眼,关键是每颗镜头里都塞了惯性测量单元。
简单说,就是给摄像头装了套稳定系统。车身颠簸、光线突变的时候,视觉感知不会跟着发懵。配合双目增强算法,系统能直接识别三维空间里的障碍物,不用每次都去翻数据库比对。
这套逻辑的好处在于,训练集里没见过的东西,它也能判断出大概轮廓和距离。至于实际表现如何,还得看具体路况的复杂程度。
硬件用的是高通8775芯片,舱驾一体架构,算力144 TOPS。以前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各管各的,现在统一调度,响应速度快了,硬件成本也降下来了。这大概是城市NOA能出现在这个价位的部分原因。
增程路线的精细活儿
“神擎增程”这套动力系统,北汽自己搞的。1.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热效率43%,搭配宁德的骁遥电池。特别的地方在于,电量剩9%的时候,电池还能保持140kW的放电功率。
满电零百6.5秒,馈电实测6.8秒,动力衰减只有0.3秒。工程师对着12个参数磨了45轮,启动振动降了33%,熄火振动降了25%。全车34项减振降噪技术,就为了让增程器工作时尽量“隐身”。
1215公里综合续航,馈电油耗5.18升。数字层面看着舒服,真实路况能跑出几成,还得具体分析。但从调校思路上看,确实下了功夫。
纯电版的另一条线
705公里CLTC续航,15万区间里能破700的不多。800V平台加5C超充电池,理论上30%充到80%需要九分钟不到。
服务区歇个脚的工夫,电量基本回来了。前提是能找到匹配的超充桩,而且充电环境别太恶劣。这套组合在续航和补能效率上,确实有点越级的意思。
空间和那些配置
车长4760mm,轴距2845mm,比老款长了70mm。二排放倒后备箱扩到1546升,风阻系数0.243Cd。
15.6英寸中控屏,22.8英寸HUD抬头显示,座椅180度放平、8点按摩、18扬声器音响——这些配置以前多在三十万级别出现,现在下探到十五万档。
车身用了1500MPa热成型钢,扭转刚度47119 N·m/deg。内饰零醛零苯,30分钟杀菌率99.99%。极狐一直强调的健康安全路线,在这台车上继续保持。
三项承诺
三电终身质保、电池自燃烧一赔一、衰减超30%只换不修。这套说辞要么是真有底气,要么就是营销策略。不管怎样,听着让人踏实。
预售订单破万台,10月销量冲着3万去。北汽新能源前三季度销量涨了64%,毛利率转正。从这些数字看,势头还行。
价格带来的压力
阿尔法T5这个配置和定价组合,多少打乱了15万区间的既有格局。城市NOA、700公里续航、高品质增程,以前很难在这个价位同时拿到。现在它一股脑儿给你了,同级别竞品得重新盘算对策。
比亚迪宋PLUS主要提供L2基础辅助,深蓝S7、零跑C11在高配版本才有高速NOA。阿尔法T5从中配就搭载城市智驾,这在智能化配置上确实形成了代差。
增程系统的NVH表现,也比一些竞品更克制。追求舒适性的家庭用户,对这点还挺在意。
技术下沉的另一面
账面好看是一回事,实际体验又是另一回事。技术落地的稳定性、供应链能不能跟上、售后服务会不会掉链子,这些都需要时间验证。
新能源市场打到现在,单纯拼参数、堆配置的阶段似乎在收尾。接下来更考验技术整合能力、成本控制水平,还有谁敢真把好东西下放。
极狐这步棋走得挺冒险。北汽新能源前三季度毛利率刚转正,这时候推出一款价格激进的产品,要么是体系化能力足够支撑,要么就是背水一战。
从北汽的角度看,阿尔法T5承担的任务不轻——既要冲量,又要立住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形象。一款车能不能同时完成这两个目标,挺难说。
市场会给出答案。只是这个答案可能不会来得那么快,需要几个季度的销量数据、用户口碑、故障率统计,才能看出端倪。
现在能确定的是,15万这个价格段的天花板,被顶高了一截。其他品牌接下来怎么应对,倒是值得观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