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愈发拥挤的当下,各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市场份额。奇瑞旗下的iCAR品牌,怀揣着打入年轻市场的壮志入场,本应是“搅局者”的角色,却在实际表现中状况频出,让车商和消费者都有些不知所措。
一、价格与配置:看似实惠,实则暗藏玄机?
以iCARV23为例,这款车在2024年广州车展启动预售时,预售价11万-15万元,给出的是续航401公里两驱和续航501公里四驱两个版本。可正式上市时,价格虽稍有降低,分别为10.98万元和13.98万元,却不含科技选装包。新推出的续航301公里两驱版,售价9.98万元看似亲民,可续航短不说,交付时间还拖到2025年3月,明显不是主销款。这一番操作,让消费者感觉被“耍了”,原本期待的性价比瞬间大打折扣。
更让人不满的是,iCARV23宣传的360°全景影像、手机一键遥控泊车等25项功能,并非随车标配,得靠积分兑换或者额外掏钱购买,还不能单独买,必须选购整个科技选装包。反观同级别竞品,这些功能不少都已是标配。比如比亚迪元PLUS,13万左右的价格,配置丰富且实用,全景影像、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一应俱全,无需消费者额外操心。iCARV23如此配置策略,难免让人觉得是在“割韭菜”,消费者怎能不怨声载道?
二、智能体验:硬件尚可,软件拉胯?
iCAR部分车型在硬件上确实下了功夫,像iCARV23搭载了骁龙8155座舱芯片,配备15.4英寸2.5K高清触控屏,界面看起来精致,理论上交互也该流畅。iCAR03T也全系标配8155芯片,还全新升级了卡片式UI。但实际体验却不尽人意。车机系统反应迟缓,启动速度慢,操作过程中偶尔卡顿,就像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那种“死机感”。语音助手更是“不灵光”,识别准确率低,对复杂指令常常“一脸懵”,执行更是慢半拍。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虽说iCAR03T全系可实现L2++高阶智能驾驶辅助,iCARV23也采用视觉融合技术路线,支持L2+级别23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可现实中,这些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存疑。有车主反馈,在高速行驶时,智能巡航控制偶尔会出现速度不稳定的情况;自动泊车功能在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车位时,就频繁出错,难以准确泊入。相比之下,小鹏G3i同样是1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经过多次优化,在高速和城市路况下都能较为稳定地运行,自动泊车的准确率也更高,iCAR在这方面实在难以望其项背。
三、市场策略:定位模糊,营销翻车?
iCAR品牌将自己定位为“年轻人的车”,但从实际产品和营销策略来看,似乎并没有真正摸透年轻人的心思。在产品设计上,硬派越野风格的方盒子造型虽有特色,可对于追求时尚、科技感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仅仅外观独特还不够,车辆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个性化定制程度才是他们更看重的。iCAR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并没有与竞品拉开差距。
营销层面更是“车祸现场”。iCARV23上市后遭遇价格和配置的吐槽引发退订潮,本应诚恳解决问题,可品牌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却让人失望。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CPO)苏峻提升小订用户权益的举措未能平息消费者怒火,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关于功能“内卷无用”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让消费者觉得品牌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其“开iCARV23会被路人仰视,能获得情绪价值”的说法,被网友嘲笑为“自嗨”。如此营销,直接体现在了销量上。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iCAR品牌全系销量仅为3200辆,其中iCARV23销量1800辆,iCAR03T销量1400辆,这样的销量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同价位的比亚迪元PLUS单月2万+的销量相比,差距悬殊。如此惨淡的销量,无疑是对其营销失败的最好证明。
四、售后保障:服务滞后,网点不足?
售后服务是汽车消费体验的重要一环,可iCAR在这方面同样存在短板。截至2025年6月,iCAR在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点仅为86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售后服务网点更是寥寥无几,很多城市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与比亚迪全国超5000家、吉利超3000家的售后网点数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从车主反馈来看,车辆出现问题后,维修保养的效率不高。一些故障的排查和修复耗时较长,影响车主正常使用。由于网点稀少,很多车主为了给车辆做一次保养,需要驱车几百公里前往有网点的城市,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大大增加。有车主吐槽:“买得起车,却养不起车,光是来回保养的费用和时间就够受的了。”iCAR在售后保障上的滞后,无疑是在削弱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iCAR品牌有奇瑞的技术底蕴做支撑,本有潜力在新能源市场闯出一片天。可从目前的产品表现、市场策略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来看,问题重重。若不能及时调整,解决这些让消费者诟病的问题,所谓“年轻人的车”,可能只能成为车商手中的“烫手山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