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暴露电车短板,充电慢轮胎磨损,海外市场遇挑战

一场高温,把电车的许多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如果说冬天让电车让人揪心,那么一到酷暑,车主们的忍耐似乎也到达了极限。高温,无情地揭下了电车身上的遮羞布,让那些平日被包装得天花乱坠的便利与环保标签,顿时化为阵阵烦恼。对于那些企图将大量电车出口到高温地区的厂家和消费者来说,这明显不是一则好消息。

高温暴露电车短板,充电慢轮胎磨损,海外市场遇挑战-有驾

首先,电池——这个电车的心脏——既怕冷,又怕热。其实没有什么比电池更娇贵的了。用过智能手机的人都知道,如果手机太热,充电速度会大幅下降,发热严重时运行大型软件甚至可能导致电池损坏或起火。而汽车电池的复杂程度何止十倍百倍?想象一下,几千颗高能小电池整齐地码在一个巨大电池包里,彼此间的温度互相影响,全靠一些隔热、防撞结构和温控系统来维护稳定。冬天要加热,夏天得散热,问题随季节轮番上演。

而在酷暑天气下,电池温度随外界升高,散热系统疲于应付,还要消耗大量电力。结果,充电的时候更是火上浇油,电池保护机制常常自动启动,强行限制充电速度。什么“半小时快充”,到了高温,变成了“望梅止渴”。过去三十分钟能充满90%,如今动辄一两个小时,看着进度条在原地踏步,那焦躁心情只会随着气温持续升高。

不仅是电池在惨叫,整个充电网络也快达到极限。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公共充电桩本来就供不应求,现在高温下大家扎堆充电,电网更是雪上加霜。电力部门只好保护性降功率,充电慢上加慢,和夏天火锅店排队一样,看不到头。所谓的“城市新能源革命”,在高温下却变成了一种集体心理焦虑。

轮胎的遭遇也不比电池好多少。在高温暴晒下,轮胎软化,磨损加剧。而电车重量普遍大于油车,本来就给轮胎不小压力。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比同级燃油车重几百公斤,装满人简直是传统油车载了十来个壮汉。再加上电车那种“起步如脱兔”的推背感,每踩一次电门,轮胎都要跟地面搏命。低滚阻轮胎本来就更容易磨损,遇上高温更是雪上加霜。能量回收减速又是另一番折磨,长期下来,轮胎爆胎都不是稀罕事。

高温暴露电车短板,充电慢轮胎磨损,海外市场遇挑战-有驾

那么,高温地区真的适合推动电车时代吗?各大车企争相宣布要让电车大举出口中东、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可是他们有没有考虑,当地不仅常年酷暑,更有频繁断电的现实。试想,一个车主买了电车连家门口都充不上电,这便利从何谈起?非洲电力本就短缺,还要为电车让路,这未免太理想主义了点。

再转回海外市场来看,中国电车出口再多,欧洲市场却没什么好消息。事实是,几年前还有中国燃油车企能挤进欧洲销量前十,如今前十没有中国品牌的影子。分析数据显示,海外中国汽车出口主要还靠燃油车,八成以上市场都是油车。十几年来中国汽车出口冠军一直是燃油车,“新能源出口井喷”不过是一厢情愿的PPT幻觉。现实远比新能源畅销的梦想骨感。

都说“内卷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敌人”。其实热浪才是真正的照妖镜。高温把电车从神坛拖下,揭露了产业最脆弱的一环。无论是工程技术、产业布局,还是对全球市场的真实判断,都经不住太阳的考验。某些车企嘴里嚷嚷着“绿色出海”,内心其实盘算的还是燃油车销量数字。

总而言之,电车的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论企业如何鼓吹新能源如何颠覆世界,最好都别忘了,大自然才是最苛刻的审判官,尤其是在火辣的太阳底下。如果你还想在沙漠和热带市场让电车跑得比燃油车远,先问问电池、轮胎和电网愿不愿意。热浪之下,理想主义要让位于冷酷的现实,出口电车不如出口冷笑话实在。毕竟,市场的热情,敌不过地表的高温。

高温暴露电车短板,充电慢轮胎磨损,海外市场遇挑战-有驾
高温暴露电车短板,充电慢轮胎磨损,海外市场遇挑战-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