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突如其来的调查,可能揭示高科技汽车华丽外表下的安全隐忧。美国监管机构的手起刀落,不仅仅针对特斯拉,更是对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警醒。
9月16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对约17.43万辆特斯拉Model Y展开初步调查。起因是这些车辆的电子门把手可能出现故障,导致在关键时刻无法从车外打开车门。
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面临安全质疑。就在几天前,特斯拉因自动驾驶宣传误导消费者导致致命事故,被法院判处赔偿17.42亿人民币的天价罚单。
01 调查细节:九起报告,四起砸窗
NHTSA透露,目前已收到9起有关2021款特斯拉Model Y车门无法打开的报告。所有这些案例都涉及家长群体。
在这些案例中,家长均无法通过正常途径重新打开车门进入车内。有4起案例中,家长最终不得不通过砸窗的办法才能重新进入车内。
调查机构特别指出,即使车辆驾驶员清楚内部手动开启装置的存在,儿童也可能够不到或者不会操作该装置。
02 故障根源:电压不足的隐忧
NHTSA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电子车门锁失效的原因似乎与车辆提供的电压不够有关。
从维修记录来看,相关故障出现后,车辆的低压电池都已被更换。但令人担忧的是,没有车主表示在电子车门把手失效前,曾收到过低压电池电量不足的提醒。
这意味着故障可能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大大增加了潜在风险。
03 特斯拉的沉默与责任
面对调查,特斯拉官方尚未就此事件发表任何评论。这种沉默与特斯拉董事会主席Robyn Denholm上周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Denholm表示董事会“高度重视”任何安全事件,但拒绝就对其车门把手的调查报道置评。
美国媒体指出,在一些事故中,停电发生后,车门被发现无法打开,这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04 自动驾驶的误导与天价罚单
车门把手问题并非特斯拉唯一的安全隐患。就在日前,特斯拉因自动驾驶功能存在营销诱导的过度信任而被判承担重大责任。
2019年4月25日,一位Model S车主发生车祸,在路口撞中一对情侣,导致一死一伤。出事前,车主因手机掉落弯腰去捡,在这过程中一直踩着油门,处于开启状态的Autopilot自动刹车功能失效。
法院裁定特斯拉承担33%的次责,按照赔偿总额换算,即17.42亿人民币。
05 全球监管趋同:中国强化汽车安全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安全监管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趋同态势。在中国,近期也加强了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力度。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针对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问题。
同时,《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企业不得做虚假、夸大系统能力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06 创新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智能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技术演进规律决定了,一口吃成胖子并不现实。技术成熟离不开长期、大量的试验和训练作为支撑。
对企业而言,唯有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穿于从研发到宣发的全链条,确保技术进步实实在在服务于人、造福于人,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信任和支持。
任何产业创新都不能偏离安全的轨道。统筹活力与秩序,才有市场的欣欣向荣。
特斯拉股价连续飙升,两天累计上涨近14%。这是特斯拉能源基础设施巨头故事的A面。
而B面,则是那张约合17.42亿人民币的天价罚单,以及现在面临的安全调查。
监管的缰绳正在收紧。中国工信部等六部门已联合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
请问读者:在创新与安全之间,你认为车企应该如何平衡?你会完全信任自动驾驶技术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