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争议多年的脚蹬强制安装要求正式取消, 根据新国标调研,超70%用户从未使用过脚蹬,35%女性因脚蹬放弃穿裙骑行。 这一改变只是新国标(GB 17761-2024)的冰山一角,从安全、续航到智能配置,车主们将迎来五大实打实的利好。
一、终结“鸡肋设计”
新国标调研显示:60%的“类摩托”车型在没电时根本蹬不动,脚蹬反而容易勾裤脚、打腿,甚至引发摔倒。 9月起,这类设计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车企可释放3-5公斤车重,用于增大坐桶容量或优化电池布局。
二、安全三重升级
新国标对塑料件“动刀”,要求整车塑料占比不超过5.5%,座椅、车筐等软质材料必须用阻燃材质。 实验证明,这一改动可使火灾蔓延速度降低30%,有毒气体释放量减少50%。
新规用“技术锁死”非法改装
电池、控制器、限速器必须“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匹配,非原装电池充不进电,控制器自带防破解芯片,限速器直接焊死。 修车师傅坦言:“现在改车等于重造一辆! ”
制动距离大幅缩短。 单刹制动从19米缩至10米(降47%),双刹从9米缩至5米(降44%)。 这意味着25km/h时速下急刹,碰撞风险降低一半。
三、铅酸车续航暴涨
整车限重从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 多出的8公斤可搭载48V32AH大容量电池,续航从40公里提升至60-80公里。 北京通勤族陈女士算过账:“每天少充一次电,一年省下上百小时”。 锂电池车型因能量密度高,仍保持55公斤限重。
四、提示音不再烦人
新国标将提示音触发速度从15km/h提高到22km/h,只要不全速飙车,基本不会触发噪音。
此前因旧国标限高被砍,如今明确鼓励安装。 外卖骑手小刘感慨:“转弯不用拼命扭头,后视镜能救命! ”
五、智能配置“白菜化”
北斗定位(经营性车辆强制)、动态安全监测(实时检测电池温度/电压)、通信模块(异常情况手机报警)。 普通家用车车主可自主关闭定位,隐私数据加密处理。 车企透露,智能模块规模化生产后,成本增幅控制在8%以内。
新旧车过渡指南
2025年8月31日前生产的旧国标车,最迟可销售至11月30日。 这些车辆仍能上牌,需警惕商家清库存时捆绑改装服务。
认准车架“GB 17761-2024”标识,查验CCC认证证书和产品合格证二维码。 目前雅迪、爱玛等品牌已获14张新标认证。
地方财政对三类人群发放补贴
补贴200-500元
叠加补贴至800元(如安徽试点)
入门级铅酸车从1500-2000元涨至2000-2500元,主因电池安全配置升级(智能温控+过充保护)。 取消脚蹬节约的链条、牙盘等成本,抵消了部分涨幅。
三类车不予上牌
9月起,各地车管所严查三类车辆:
不符合新、旧国标的“三无产品”;
电动摩托车冒充电动自行车;
2025年12月1日后销售的旧标车。
经营性车辆(外卖/快递)需专用车型,铭牌带“商用”或带圈“商”字标识。
老旧电池回收进社区
针对超5年的高风险锂电池,全国已启动社区健康评估站点。 车主可像体检一样检测电池健康度,报废电池直送专业处理厂。 目前山东、河南等14省老旧车超1000万辆,各地将回收进度纳入政府考核。
消费避坑提醒
发现商家有这些行为,立即举报
销售无CCC认证车辆。
网络平台售卖非法改装车。
充电器不符合GB 42296-2022标准。
锂电池不符合GB 43854-2024安全规范。
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违规案例全网曝光,形成震慑。
上海车主李女士试骑后反馈:“车身轻了5公斤,转弯更灵活,座椅阻燃面料夏天不闷汗”。 随着旧车淘汰提速,这场关乎3.8亿人的出行升级,正从生产线驶入寻常街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