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8 月交付 5.71 万辆,半年销量 22.2 万辆,零跑汽车凭借 “半价理想” 的极致性价比策略,成为 2025 年增长最猛的新势力品牌。

2025 年,零跑汽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8 月交付量达 5.71 万辆,同比增长超 88%,连续多月蝉联新势力销冠。上半年交付 22.2 万辆,同比增速高达 156%,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9 月 7 日,零跑单日订单再创新高,达到 4663 辆。同时,零跑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重点市场销量跃居前列,更于 8 月超越比亚迪,登顶德国纯电汽车市场。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销量狂飙:从市场边缘到新势力头部

零跑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市场边缘到新势力头部的跨越。从 2019 年单车型月销仅数百台,到 2022 年借助 C11 车系实现月销破万,零跑汽车在 2024 年进入快速爆发期。

2025 年前八个月,零跑累计交付已超 32 万辆,海外出口量超过 3 万辆。这样的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使其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黑马。

零跑汽车制定了 2026 年百万年销目标,这意味着需要实现月均 8 - 10 万辆的交付。B、C 系列各承担 4 万辆,A、D 系列合计贡献 2 - 3 万辆。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极致性价比:半价理想的产品策略

零跑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 “极致性价比 + 全域自研” 的双轮模式。

零跑通过自研掌握 65% 核心部件成本控制权,得以在产品端构建 “低价高配” 的竞争力。B 系列主打 10 万元级市场;C 系列聚焦 15 万 - 20 万元区间;即将推出的 A 系列下沉至 10 万元以下,D 系列则瞄准 30 万元级高端市场。

“零跑‘半价理想’的认知已深入人心。理想有的配置零跑基本都有,价格却低得多,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 8 月,零跑销量达到理想的两倍,印证了这一标签的市场号召力。

以零跑 C10 为例,该车定价 12.88 万 - 16.88 万元,提供纯电与增程双版本,已在国内新势力阵营中多月蝉联销冠。在 10 万级入门市场,B01 车型以 “半价 Model3” 为卖点,顶配价格仅与小鹏入门车型相当,却凭借后驱布局、650 公里续航和操控性能,在上市第二个月实现月销破万。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全域自研:成本控制的技术壁垒

零跑汽车能够实现极致性价比的关键在于其 “全域自研” 战略。

针对占整车成本 60% 的核心零部件,零跑坚持自研自造,避免 “卡脖子” 风险。在三电系统中,零跑自研的八合一集成电驱、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均实现 100% 自主生产。

通过 LEAP 3.5 技术架构,零跑 B10 等同平台车型共享了 88% 的零部件,线束长度从 1500 米缩短到了 996 米,ECU 数量压缩到了 22 个,热管理模块集成度也提升了 60%。这种平台化策略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还通过规模化生产分摊了单车成本。

全域自研模式可使单车成本降低 2400 美元。零跑通过整合供应链,把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压缩了 10%。自研的八合一电驱总成比行业平均成本低了 15%,而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在让续航提升 10% 的同时,还让制造成本降低了 8%。

供应链韧性: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

零跑汽车通过 “自主可控 + 多元布局 + 数字化管理” 的供应链策略,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韧性。

在原材料采购上,零跑针对锂、钴、镍等价格波动较大的电池原材料,采取 “长协 + 期货套保” 双重策略。与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签订 3 年以上长期供货协议,锁定 70% 的原材料采购量;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在供应商选择上,零跑推行 “双供应商 + 区域备份” 制度,关键零部件均配备 2 - 3 家供应商,且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不同区域。2025 年 3 月,某长三角摄像头供应商因疫情停产,零跑迅速切换至珠三角供应商,仅用 48 小时就恢复供货。

零跑还搭建了 “供应链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大数据与 AI 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路可视化管理。2025 年上半年,零跑供应链库存周转率提升至 18 次 / 年,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5 次;零部件准时交付率达 99.2%,保障了金华、合肥两大工厂的满负荷生产。

盈利模式:主营业务与技术输出并重

2025 年上半年,零跑实现了 3000 万元净利润,成为国内第二家半年盈利的新势力。

然而,细看财报会发现,零跑能盈利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收入。战略合作、碳积分交易、政府补贴等非车收入合计近 11 亿元。而零跑的经营亏损仍达约 0.9 亿元,这意味着如果剔除一次性收入,零跑的核心业务仍未实现盈利。

技术输出成为零跑的第二增长曲线。零跑向 Stellantis 集团、一汽输出技术,获取技术授权收入。电子架构授权单项目收益超 5 亿,预计 2026 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 15%。

2025 年二季度零跑的毛利率为 13.61%,较一季度的 14.9% 环比下滑了约 1.3 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销量增长迅速,但主打性价比的策略也限制了毛利率的提升空间。

海外扩张:借力 Stellantis 全球布局

零跑汽车的海外扩张战略同样令人瞩目。通过与 Stellantis 集团的深度合作,零跑快速打开了国际市场。

依托 Stellantis 的渠道资源,零跑已在欧洲、中东等 3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 600 个销售网点,并计划明年在欧洲本地化生产 B10。在慕尼黑车展上,朱江明透露全球销售服务网点已突破 1700 家。

零跑国际中 Stellantis 占比 51%,但以销量为导向的拓展策略不变。朱江明提出,零跑长期目标为国内外销量各占一半,甚至海外超越国内。

2025 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零跑推出了名为 Lafa5 的个性化新车型,同时宣布 B10 在海外市场正式上市并启动欧洲交付。Lafa5 基于 LEAP3.5 架构打造,定位为高颜值运动轿跑,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在国内上市,并于明年上半年登陆全球市场。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挑战与风险:百万目标并非易事

尽管增长迅速,零跑的性价比路线正面临多重挑战。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三年,年销百万将成为头部车企的新门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指出:“未来三年,汽车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100 万辆销量已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未来核心是谁用最快的速度做到 1000 万辆,这才代表在这个市场上有足够的保有量。”

零跑现有用户多集中于 10 万 - 20 万元价格带,对价格高度敏感,品牌忠诚度较低。长期以价换量,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形成 “便宜” 的品牌认知,后续进军中高端市场,可能没那么容易。

根据最新政策,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购置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全额免征购置税,改为减半征收,并且减税额不超过 1.5 万元。这项政策调整,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可能促使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重新权衡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之间的性价比。

未来展望:从销量明星到价值巨头

对于零跑而言,问题不仅在于高增长红利能否持续,还在于它能否在红利消退前,完成一场从 “销量明星” 到 “价值巨头” 的跨越。

零跑计划通过技术输出和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零部件外供,如 LEAP 3.5 架构可能以 “黑盒” 方式对外供应。董事长朱江明认为三年内实现年销 100 万辆才是公司的 “安全线”。

品牌向上成为零跑不得不走的路。零跑以 30 万元级 D 系列进军高端市场,但曹力也不得不承认 “品牌溢价需要时间沉淀,靠用户口碑、产品竞争力和技术优势慢慢积累”。

第三方机构数据表明,今年前七个月,零跑汽车主力市场是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这些区域的消费者更注重实用和成本,一线城市作为汽车品牌高端化的 “必争之地”,零跑销量占比不足 8%。

零跑汽车的成功基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全域自研降低成本 + 极致性价比吸引用户 + 平台化策略扩大规模。

随着西班牙工厂投产、D 系列高端车型推出以及智能化技术迭代,零跑正朝着百万年销目标迈进。

但汽车行业淘汰赛还要持续 5 年。没有人稳拿 “船票”。零跑需要证明的不仅是销量增长能力,更是持续盈利和品牌升级的能力。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零跑汽车冲刺百万销量:极致性价比与全域自研的胜利-有驾
图片

声明: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