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

11.7万辆,数字不小,在咱们这个汽车产销量早就世界第一的国家,这个数字放到传统车企身上,好像也就那么回事。但小米SU7刚出生没多久,一年都没熬过,直接来个“大面积召回”,就算是“OTA远程升级”,也着实把市场和吃瓜群众的目光全吸过去了。你说,这事儿重要吗?我觉得重要——它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让人深思汽车产业和新势力造车的社会样本。

先问个大伙都能考虑的问题:我们买车,到底图个啥?安全,体验,面子,还是省心?尤其是安全,这玩意儿和命直接挂钩,说重要也不为过。小米SU7出问题的是L2级高速辅助驾驶功能,有点像你开着定速巡航,车自己帮着刹个车、扭下方向盘,人却还得盯着路。理论上,越“高级”越省心。但为啥现在的汽车、尤其是这些新品牌,都愿意把“辅助驾驶”这个噱头往前推?就为了抢市场,给人营造点“高大上”的感觉。

小米这次摊上事,是不是和这种浮躁的风气有关呢?这有没有可能是“技术赶着发布,来不及完全调教、漏洞后补”的表现?我们常听说“互联网思维造车”,讲究一个“快速迭代、放到市场滚一滚,哪里缺补哪里”,可这事放在造手机上,坏了还能返厂,最差就赔你一台新机。但是汽车不一样,随随便便一次系统失灵,后果可能是车毁人亡。那我们有没有想过,把互联网那一套拿来造车,真能放心吗?

再琢磨下“OTA召回”这个操作。表面看很先进,过去学国外车厂召回,得一辆辆叫回4S店扔那儿修;现在好多智能电动车吹嘘“你啥都不用干,在家一睡醒,车就升完级了”。但换句话说,OTA再方便,也回避不了一个问题:车为什么需要这么快召回、而且是因为这么要命的系统?有些毛病,是不是在新车上岗之前就该测试出来,而不应该让十来万铁皮铁骨和十来万活生生的性命帮你“跑冒滴漏”?

小米回应得很快,一边说是软件问题,一边号召大家“赶紧升级”,“不用去4S店”。雷军也亲自上阵,劝车主细读说明,看似透明,有理有据。但大家想想,这里面到底是对用户负责,还是对自家品牌负责?早一步搞定问题,的确是好事,总比拖成特斯拉式“撞出新闻热搜”强。但问题的根子,是不是在“过早依赖软件把关”?是不是因为车厂对自家技术自信心过头,而没对极端情况做足了测试?这几年智能车火得一塌糊涂,无论哪家都声称自己的辅助驾驶多牛X、OTA多高效,可真正的安全底线,是不是早就被“进度优先”挤没了?——这其实该让所有车主和准车主自问一遍。

咱们再退一步,换位思考。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速度确实全球第一,每年新车品牌、“新势力造车”层出不穷。谁要是慢一天,市场可能就被对手抢走。小米之前靠手机掘到第一桶金,现在拥抱汽车,甚至喊出“生死局”的口号。这一次风头压得别人喘不过气才卖出几十万辆。如果你是雷军,你会怎么选?是先确保所有极端状况都验证过、慢慢推向消费者;还是先抢占市场,把问题留给售后和OTA?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再来说说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这张“罚单”。别看平时大家动不动就一本正经:“根据第XX号发文法规……”很多人不深究其实看不出门道。召回编码可有讲头,前头的“S”就明刀明枪告诉你:咱这是“安全缺陷”。后头加个“I”,说明这不是自己认怂“主动召回”,是官方调查推了你一把。也就是说,小米虽然动作快,但这局面并不是人家自己发现赶紧“为用户安全”主动处理,而是被市场监管盯上,非得“整一整”不可。这是不是某种程度说明:咱们的监管体系,已经对新势力造车的不靠谱提高了警惕?

如果小米这次是100%主动召回,我们会不会有不同的观感?现在既然是权威机构“敲门”,才肯调整,消费者对你的印象会不会打点折扣?换个问法:如果没监管部门推你一把,问题还会不会被遮住?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新品牌”不管吹多大,只要规定没落地,该有的“社会责任”、“产品安全”,大家还得指望监管部门压根?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还有一点值得咱们思考。为什么小米这类新势力,越来越习惯“模糊召回”?以前“召回”,车主得打电话预约、线下检修。现在OTA升级,大家觉得省事了,但仔细想,这其实也带来新的问题。——到底你一个“升级”能不能真把所有问题一键搞定?会不会有的人手机系统太老、操作失误、甚至干脆没收到提醒?会不会个别车主根本不知道得升级?这些漏洞,是不是又成了新的消费者盲区?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其实“辅助驾驶有缺陷,小米被强制召回”背后还有更大的话题。今天是小米,明天有可能就是蔚来、理想、华为、甚至特斯拉。只要造车方式越来越依赖“软件后补救”,这种“边开边测问题”的趋势就不会完全消失。我们到底该怎么平衡:一边是科技进步、一边是用户的实际安全?是不是该逼着所有造车新势力慢点、再慢点,把安全做到极致,而不是让“新鲜好玩”压过基本安全需求?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再深想一步,这事对整个行业是不是也有警示意义?一辆车能不能堪用,不是靠“OTA能修”就行。每一次召回,都是对行业整体公信力的挑战。如果以后类似现象越来越多,汽车就“变成软件产品”,将不可避免让用户形成一种“出厂就不靠谱、总得修修补补”的心理预期。这对中国品牌崛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反过来看市场。中国司机的宽容度,已经被消费电子那一套驱使得非常高。手机经常升级出bug,人能忍。那么开几百万的智能电动车,难道也该忍受“车随时得OTA修bug”、“今天不小心又出新安全隐患”?消费电子和传统工业产品,到底能不能融合,能融合到什么程度?有时候我怀疑,咱们是不是太容易原谅“厂商的仓促”,而对自己的安全威胁视而不见?

说到底,这场风暴虽短,但余震很长。小米动辄10万级的大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绝不应该只靠几张技术公告和一串新版号就结案。企业固然要想办法让大家尽快升级、车主别担心,但希望这次事件真的能成为行业自省、监管改革的契机。别让后来者继续拿用户生命健康试错,把安全当成最后一块被祭出的“升级项目”。

最后,让我们问自己:当所有新车都号称“聪明到能自己开”,你会不会担心背后的隐患?当OTA升级变成日常,你会觉得汽车更安全了,还是“修补中的不完全品”?我们身为消费者,还能怎么保障自己的安全,而不是被新技术和“高级辅助驾驶”吓住眼?这事儿,不光要指望企业,更得靠每个人多长点心,多问几个“为什么”。

像这种,“看似只是一次技术召回”的小新闻,背后其实藏着整个社会对“速度和安全、创新和底线”平衡的选择。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把最基本的“靠谱和安全”丢在了身后?我真的希望,在下一个品牌翻车、下一个OTA召回之前,大家都能想明白这个问题。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小米SU7大面积召回,L2辅助驾驶出问题,监管部门督促处理-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