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
这华阴市,又是要搞事情啊!
前阵子还在全市推广啥“智慧停车”,这会儿又说取消就取消,几十个路边儿泊位,说没就没。
这操作,让人看了直迷糊:到底图个啥?
咱们就先不扯那些官方的“优化秩序”、“保障安全”的大道理了,直接说点儿大实话。
我这几天串了不少渭南的车友,大家伙儿的怨气可不小。
你说,辛辛苦苦挣点钱,买车代步,图个方便,结果呢?
停个车,还得提心吊胆,生怕多了个“惊喜”——罚单!
而且,那些收费标准,有时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啥时候涨的价?
为啥涨?
没人说得清。
这“智慧停车”,怎么就变成了“添堵停车”了呢?
说真的,缓解停车难,真就只能靠“收费”这一个法子吗?
我可不信!
不然,隔壁的榆林市,咋能玩出“花活儿”来?
人家那是真“为民服务”,取消了路边儿临停收费,然后呢?
对那些霸占车位好几天,成了“僵尸车”的,直接上“铁腕”——罚款加拖走!
这招儿,你说妙不妙?
既解决了车位被长期占用这老大难问题,又让真正有停车需求的人有了“喘息之机”。
据说,这效果,那叫一个赞!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那叫一个“双丰收”!
这对比一出来,是不是感觉,华阴这边儿的“智慧停车”,有点儿“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钱没少收,麻烦没少添,最后还得“偃旗息鼓”?
这可真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
我跟不少车主聊过,他们普遍认为,收费不是问题,但收费得“名正言顺”,得“物有所值”。
你不能光盯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还得想想,这钱花得值不值?
这“智慧停车”,到底给咱们带来了啥?
是更便捷的支付方式?
还是更合理的车位分配?
如果只是多了个收费口,多了几张让人心疼的罚单,那这“智慧”,未免也太“浅薄”了。
而且,这事儿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公共资源的分配,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是“价高者得”,还是“能者多劳”?
亦或是,我们应该像榆林那样,用更“聪明”的方式,去激励那些“合理使用”资源的人,同时惩罚那些“滥用”资源的人?
笔者在多年的用车实践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停车难题。
我记得有一次,在某个城市,为了找个停车位,绕了整整半个小时,最后好不容易看见一个空位,结果上面赫然写着“内部专用”,我当时那个心情,就像是《西厢记》里,莺莺望眼欲穿,却始终得不到张生的回应,那种焦灼和无奈,简直要溢出屏幕!
这华阴的“智慧停车”说取消就取消,那接下来的路边儿停车,又会变成啥样?
是不是又回到“先到先得”的原始状态?
还是会有新的“玩法”?
这其中的不确定性,让不少车主心里打起了鼓。
我想说的是,解决停车难,从来都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一道复杂的社会题。
它需要我们跳出“收费”的思维定势,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间,如何更公平地分配资源,如何真正地服务于民。
如果说,榆林市的“僵尸车”治理,是给城市管理者上了一堂生动的一课,那华阴这次的“智慧停车”的“折腾”,又何尝不是一次让大家反思的机会?
终究,我们追求的,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智慧停车”,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好停车”。
这种“好停车”,应该是方便快捷的,是价格合理的,是公平有序的。
大家觉得呢?
你们在停车这件事上,有没有遇到过啥奇葩事儿?
或者,你们对解决停车难,有啥“金点子”?
欢迎在评论区大声说出来!
你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动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