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细心的朋友在看新车或者坐朋友的新车时,可能会发现一个变化: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中间那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换挡杆,在很多新能源车上悄悄地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几个按钮,或者是在方向盘后面多出来一根小巧的拨杆。
这个变化让很多人感到好奇,这到底是厂家为了看着新潮搞出来的花样,还是说以后我们开车的方式真的要变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最近汽车市场的一件大事里找到线索。
这件事的主角是比亚迪,这家在新能源领域一直以技术实力著称的企业,最近又推出了一个新产品,而且切入的是一个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比较小众,但又很有话题性的领域——旅行车。
这种车,车迷们喜欢给它取个很形象的外号,叫“瓦罐车”,意思就是它像个瓦罐一样,肚子大,特别能装。
在今年的7月4日,比亚迪海洋网系列下的一款名为“海豹06DM-i旅行版”的新车正式上市。
它的出现,立刻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价格,10.98万到12.98万元的定价,直接打破了过去旅行车市场基本由大众、别克等合资品牌把持,价格普遍在15万元以上的局面。
这就像是在一个原本平静的池塘里,扔进了一块大石头。
更重要的是,这款车带来的一些新设计和新技术,尤其是那个方向盘后面的电子怀挡,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要理解比亚迪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款“瓦罐车”,并且有信心获得市场认可,我们得先看看现在的中国家庭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如今,很多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家庭,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的用车需求其实挺复杂的。
一方面,每天上下班通勤,要面对拥堵的交通和不便宜的油价,所以车子必须经济省油,用车成本不能太高。
另一方面,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们又渴望带着家人,拉上帐篷、烤架、儿童自行车等一大堆装备,去郊外享受自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时候,又要求车子空间足够大,能装得下全家的行李和出游的快乐。
这种既要日常省钱、又要假日能“装”的矛盾需求,恰恰是过去市场上的产品难以完美满足的。
传统的燃油旅行车,虽然空间够大,外形也很优雅,但油耗相对较高,在油价高企的今天,日常开着上下班会有点心疼。
而纯电动旅行车呢?
虽然用电成本低,但续航焦虑和充电不便是绕不开的坎,开着它进行长途旅行,总得提前规划好沿途的充电桩,心里总是不够踏实。
比亚迪的海豹06DM-i旅行版,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痛点来的。
它采用的是比亚迪最新的第五代DM混动技术,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油可电”。
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它的综合续航里程号称能超过2000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从北京开车到西安,全程一千多公里,理论上中途完全不需要加油也不需要充电,真正做到了没有续航焦虑。
而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它当做一辆油车开,百公里油耗也低至2.9升,比很多小型轿车还要省油。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用户“既怕油贵,又怕电不够”的纠结。
在空间实用性上,这款车也下足了功夫。
它的后备厢在常规状态下就有670升的容积,放倒后排座椅后,可以扩展到一个惊人的1535升。
这个数字可能有点抽象,换成具体的东西就是,你可以轻松装下好几个大号行李箱,或者把帐篷、折叠桌椅、渔具、烧烤炉等露营装备一股脑儿全塞进去,甚至还能放下一个车载冰箱。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强大的装载能力意味着极大的便利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说完了这些,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驾驶舱里那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电子怀挡上。
其实,怀挡这个设计本身并不算新鲜事物,在一些老式美国豪华车和现在的奔驰等品牌上都能见到。
但过去那些大多是机械式的,结构复杂。
而海豹06DM-i旅行版上搭载的电子怀挡,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变速箱换挡,省去了复杂的机械连接部件。
这样做带来的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极大地释放了中控台下方的空间。
原来被换挡杆占据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贯通式的储物空间。
女士的手提包、单反相机包,或者一些零碎物品,都可以随手放在这里,取用非常方便,车内一下子就显得整洁开阔了许多。
除了创造空间,电子怀挡在操作便利性和安全性上也有优势。
我们习惯的传统地排挡,在切换挡位时,驾驶员的视线需要短暂离开前方,低头确认一下挡位,这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会分散注意力。
而怀挡的位置就在方向盘后方,右手不用离开方向盘,手指轻轻一拨就能完成换挡,动作更直观、更快捷。
尤其是在需要频繁切换前进挡和倒挡的停车入库场景中,这种操作方式的便利性就体现得淋漓尽...漓尽致。
很多新手司机表示,用了怀挡之后,倒车时的紧张感都减轻了不少。
当然,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普及的过程中,都免不了会遇到消费者的疑问和顾虑。
比如,有人会担心,这种电子化的东西会不会容易坏?
维修起来是不是特别贵?
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电子怀挡由于没有复杂的机械磨损部件,其本身的故障率其实是低于传统机械挡杆的。
至于维修成本,虽然单个电子元件更换可能稍贵,但比亚迪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维修变得更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综合来看成本并不会高得离谱。
而且,厂家也考虑到了极端情况,比如为怀挡系统配备了双重冗余设计,相当于有了一套备用系统,确保万一主系统出现故障,车辆依然能够安全换挡。
在防水性能方面,这款车的怀挡系统也达到了IP67的防护等级,这意味着它能够应对大雨甚至短时间涉水等恶劣天气。
那么,综合来看,电子怀挡会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吗?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看到,不仅是比亚迪,包括特斯拉、奔驰等众多国内外品牌,都在其新车型上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怀挡或类似的按键式换挡。
这说明,这项技术已经从过去的高端豪华车,开始向更主流的家用车市场普及。
有行业分析预测,到2026年,采用电子怀挡的新能源车型比例可能会超过三成。
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电子怀挡的电信号控制方式,能够与未来汽车的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更好地结合。
当车辆进入高级别自动驾驶状态时,系统可以更平顺、更精确地自动控制挡位切换。
当需要驾驶员接管时,物理拨杆又能提供最直接、最快速的人工干预。
这种人与机器之间无缝衔接的交互体验,是传统机械挡杆难以实现的。
所以说,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的推出,不仅是为旅行车市场带来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新选择,它所搭载的电子怀挡,更像是汽车设计理念变革的一个缩影,预示着我们的驾驶习惯和对汽车的认知,正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悄然改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