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5成都国际车展的轿跑区,热闹的人流和闪烁灯光让人一时分不清是来看车还是看人。刚想近距离感受下新款混动车型的细节,却意外在人群中认出了多年未见的林修远——曾经一打球、熬夜聊梦想的朋友,如今站在展台前成了专业车模。那一刻,他介绍车型时眼神扫过来,既有惊讶也带点温柔,好像两条平行线突然交汇。
今年成都国际车展,不只是新技术和设计扎堆亮相,更明显的是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变得更“生活化”。以往印象里的汽车展示,总觉得隔着玻璃冷冰冰;这次不少品牌把互动体验搬上台面观众可以摸漆面、坐进驾驶舱,有些还安排了沉浸式试驾环节。林修远所在品牌主推混动力与轻量化材料,他边讲解边邀请大家实际触摸,“适喜欢自由的人”这种描述,比参数表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类似场景并非个例。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全国多地大型汽车展会都在强调“沉浸感”和“参与度”。比如北京、上海等地近期举办的新车发布会,也纷纷引入虚拟现实展示或现场问答,让参观者能直接反馈使用体验。有网友调侃“现在逛个车展,比以前去咖啡馆社交还自在。”
新变化也带来讨论。有消费者认为增加互动能拉近距离,对选购决策帮助大;另也有人担心花哨形式掩盖产品本身,“到底是买技术还是被氛围感染?”业内专家分析,这类变其实反映出消费需求升级——买家不仅要数据和性能,还希望获得情绪价值甚至社交满足感。
从价格层面据媒体报道,今年部分新能源车型推出限时优惠,但具体政策以各品牌官方为准。有经验的市民建议如果真有购置计划,可以提前线上查好目标配置,到现场再对比实物体验,并留意商家公示细则,避免冲动下单或遗漏售后服务说明。
回到个人视角,那天离开展馆前,林修远回头的一瞥像电影镜头定格。很多时候,人们去逛大型活动,本意可能是看产品,但真正留下记忆点的,却常常是一场偶遇、一句贴心的话或者某种微妙情绪。这也是当下许多线下消费场景努力营造的小确幸——无论买不买,都希望每位参与者有所收获。
今年成都国际车展上的这些变化,会不会成为未来更多公共活动的新趋势?面对越来越重视体验与情感链接的大环境,不同年龄段和需求层次的人,又该如何找到最适自己的参与方式?评论区交流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