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这件事,越来越像是在选手机?
动力、配置、外观、屏幕大小、系统安全性……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手机再大你还能揣兜里,皮卡再小也得占个车位。
郑州日产锋坦Frontier Pro这次预售,把汽油、柴油、插混三种动力端上了桌,价格跨度还挺大,一下子让人产生了“皮卡也能做动力全家桶”的错觉。
话说回来,普通人买皮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在城市里装酷?
还是为了在露营地煮火锅时不怕电不够?
还是纯粹为了一种“硬派气质”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
皮卡,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或者干脆就是男人的“第三空间”?
有没有一种可能,皮卡其实是把“中年危机”的一部分,包装得更加落地了?
先把事儿交代清楚——锋坦Frontier Pro预售,6款车型,汽油版、柴油版十七八万起步,PHEV版二十万多点到将近二十五万,预售时间线拉得挺长,几乎一个月。
汽油版和柴油版都是4WD AT两种配置,“豪华版”和“智尊版”,价格差几千块钱,感觉像是“豪华”和“智尊”到底差在哪儿,大家都不太关心,反正不叫“丐版”就行。
插混版(PHEV)主打“131KM智尊”和“旗舰”,价格一下子窜上去了。
三种动力,尺寸有一丢丢区别,设计主打“硬核科技美学”,V-Motion前脸、垂直车头灯、三段式灯组、悬浮激光镭雕logo,这些词听起来很炸,但真正决定买不买的其实还是“皮卡到底用来干嘛”。
内部空间大,后排车门能90度打开,靠背能三挡调节,还配了法国劲浪音响和14.6英寸大屏,L2级辅助驾驶——这些,按理说应该让皮卡变得更像SUV,或者说更像“城市工具车”。
动力方面,柴油版140kW/500N·m,汽油版190kW/400N·m,插混版本还有6kW放电能力,能给火锅、电动板或者救援无人机充电,货箱还配了智能电动门、自动伸缩踏板、货箱盖智能联动,感觉比我家厨房都智能。
车身高强钢、双面镀锌板、C-NCAP五星、全球300万公里耐久验证,PHEV还有四维电池安全系统。
这些数据、技术、配置,拼得头头是道,最后还把“河南炎黄越野公园”变成了官方越野基地,直接带你玩儿。
好了,官方数据摆在这,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
皮卡这东西,应该是工具车的代名词,结果现在一堆皮卡开进了写字楼地下车库,停在咖啡馆门口,成了炫酷的社交货币。
以前皮卡是拉货,现在皮卡拉的是审美。
是不是觉得有点讽刺?
皮卡的“硬派”,本质上是“我能干活”,但现在更多成了“我能装酷”。
你想去露营,想拍个朋友圈,想在湖边煮个火锅,皮卡成了你的“道具”。
可现实是,多少人开着皮卡一年用不到几次货箱,绝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城市里堵着。
那这车到底是买来干嘛的?
是不是其实是“买一个可能性”?
就像买SUV的人,心里想着有一天能穿越无人区,结果最多去趟郊区拔草。
买皮卡的人,心里想着有一天能拖着摩托艇去湖边野营,结果最多在小区门口拉拉快递箱。
再说说动力全家桶这事儿。
汽油、柴油、插混,价格一拉开,选择变多了,但选择多了是不是反而纠结?
你想省油,选柴油;你想加速爽,选汽油;你想低碳环保、还想露营狂放电,那PHEV也挺香。
可问题是,在国内,皮卡的政策和使用场景还没有完全放开,你买了插混皮卡,真能天天电动通勤吗?
你买了柴油皮卡,真能天天拉货吗?
还是说,大家买皮卡,最后只是图个“自己看着顺眼”?
其实这跟买手机有点类似,大家在乎功能、数据、性能,但最后买单的,还是那个“我觉得我需要”的心理。
皮卡的多动力选择,是不是其实在告诉我们,车企已经不再确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只好全都给你备着?
车内配置也是一绝,法国劲浪音响、14.6英寸大屏、L2级驾驶辅助,这些听起来像是豪华SUV里的配置,结果现在变成皮卡的标配。
是不是觉得有点“审美内卷”?
以前大家买皮卡,顶多关心货箱多大、底盘多高,现在要关心音响好不好、屏幕够不够大、车门能不能90度打开。
说实话,我上一辆皮卡音响只会放本地FM,屏幕顶多能显示倒车影像。
现在锋坦把这些“舒适性”做到极致,其实是一种“皮卡家庭化”的路数。
是不是皮卡以后都得往“家用大玩具”发展?
还是说,皮卡都想做“生活方式的投影”?
还有一点,好多人喜欢“硬派皮卡”,但其实真去野外的人很少。
生活里大多数硬派皮卡都是在城市里“硬撑着”。
你要是没事就去越野、露营,那这些配置确实有用;可要是一年用不上三次,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城市里“堵车”,这智能货箱、智能踏板、电动门是不是反而成了“智商税”?
你说你买了PHEV皮卡去露营,6kW智能放电能煮火锅,能给无人机充电,确实很酷。
但你一年能用几次?
是不是皮卡变成了“露营理想主义”的最新载体?
以前大家搞露营,租帐篷、买充电宝,现在直接买能放电的皮卡,是不是有点“为露营而买车”?
还是买了皮卡以后,逼自己去露营?
安全性和耐用性这块,高强钢、双面镀锌板、C-NCAP五星、全球300万公里耐久验证,这些数据看着很安心。
但你要是天天在市区开,最多用得上的还是“泊车雷达”和“市区油耗”。
是不是大多数消费者其实用不上这些极限性能?
车企一边卷技术、一边卷配置,最后卷出来的到底是“新需求”,还是“新焦虑”?
是不是大家买皮卡,更多是买一种“身份认同感”?
你看我这大皮卡,能越野、能露营、能煮火锅,能刷朋友圈。
可到底有没有必要买这么硬核的车?
是不是生活已经够复杂了,我们还要用一辆皮卡,来证明自己“能生活得很野”?
是不是其实我们都在用买皮卡,来抵抗平庸和单调?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也挺纠结。
皮卡越来越像手机,动力、配置、功能样样齐全,价格跨度也大。
你选汽油,怕油耗高;选柴油,怕城市限行;选PHEV,怕露营次数不够用。
你说买皮卡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还是一种“朋友圈炫酷资本”?
是不是皮卡的炫酷,最后都变成了“城市里的情怀”?
或者说,皮卡是不是成了一种“中年人的自我救赎”?
你怎么看,皮卡到底是工具、玩具、身份象征,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伪装?
锋坦这套动力全家桶,你会为哪个买单?
或者说,这种“买一个可能性”的消费模式,真的有必要吗?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聊,你心里的皮卡,到底是拉货的、还是拉风的?
你会为“煮火锅、充无人机”的露营理想买单吗?
还是其实你只想在城市里堵车时,多一点“硬派气质”?
皮卡,到底是工具还是玩具?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