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渲染图,直接把车圈的聊天室给炸了。
有人对着谍照画了个所谓的下一代宝马3系,好家伙,那造型,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双肾格栅和大灯直接糊成了一块,看着像个带鱼屏。车身侧面那根标志性的腰线,没了,直接给你磨平了,门把手也藏起来了,整个一油光水滑。
评论区直接打成了修罗场。一派说这是进化,是未来,另一派说这是背叛,是异端。但讲真,大家吵的根本不是好不好看,而是当一个经典IP被魔改成这个鬼样子,它还配叫原来的名字吗?这就像你从小看到大的葫芦娃,有一天突然告诉你他们要去参加创造101,还搞唱跳rap,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的本质,是宝马不装了,摊牌了。
他们搞了个堪称精神分裂的操作:下一代3系,油车和电车彻底分家。油车继续用老的CLAR平台,缝缝补补再战三年,继续给你2.0T、3.0T的快乐,M3估计就是燃油最后的绝唱,属于遗老遗少的最后一块自留地。而电车,直接上全新的Neue Klasse平台,800V架构,充电半小时怒跑五百公里。
这是什么?这不是产品迭代,这是家族内斗,是嫡庶之争。宝马用行动告诉你,油车就是那个不受待见的大儿子,虽然还养着,但家产已经准备全给那个叫“电”的私生子了。
你以为宝马是为了好看才把3系改成这样?错了。所有这些让你不爽的设计,都是一场对空气动力学的血腥献祭。
底盘拉平,因为没那根捅来捅去的传动轴了。车身侧面那根象征着力量和肌肉感的脊梁骨,也就是腰线,直接给你抽了,就是为了让风滑过去的时候更顺一点,别有任何情绪。门把手藏起来,也是为了抠那0.001的风阻系数。就为了那几度电的续航,宝马选择了成为一个“压缩毛巾”,扔水里都一个样,毫无辨识度。这已经不是设计了,这是数学,是物理,是向KPI低头。同行看了也得傻,原来你宝马浓眉大眼的,也搞这种不务正业的玩意儿。
以前是宝马定义设计,现在是奥迪A6 e-tron、小鹏G6这些“前辈”在前面探路,宝马在后面吭哧吭哧地抄作业。这叫什么?这就叫牌桌上的形势变了。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的存量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友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宝马这种看似“我全都要”的分裂策略,本质上是一种恐惧。它既怕得罪老用户,又怕跟不上新时代,结果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精神分裂的道诡异仙,一边念着旧日支配者的咒语,一边又想拥抱克苏鲁。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宝马比作一个闹离婚的中年男人,可能有点刻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贴切的?
所以,核心问题来了:这台插电的、靠算法模拟驾驶乐趣的、安静如鸡的3系,还是那个“驾驶者之车”吗?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E90世代3系的中年人,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股劲儿,早就没了。我们怀念的,是那种人和机器通过方向盘、油门踏板进行灵魂交流的感觉。是发动机在你耳边咆哮,告诉你它的极限在哪,是车尾不安分地滑动,挑逗你用技术去驯服它。那是一种不完美,但极其真实的沟通。
现在的车呢?越来越像一个智能终端。你所有的操作,都要先经过一堆芯片和代码的“翻译”,再传递给四个轮子。所谓的驾驶模式,就是几行不同的代码。运动模式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电流输出,舒适模式就是给你限流。它快,是真的快,快到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但那种快,是一种没有感情的、冰冷的、属于机器的快。
就为了那点破风阻,把一切都毁了!值吗?!
我甚至觉得,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成败,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不在英伟达,而在中国街头那些神出鬼没的老头乐。任何AI,你让它在山东的集市上跑一圈,不被逼到格式化,就算你赢。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激光雷达、算力平台,在绝对的人情世故面前,都是花里胡哨。
那宝马怎么办?它的未来在哪里?
诶,你别说,它还真有。奔驰为什么是奔驰?特斯拉为什么是特斯拉?因为它们都修成了一种玄学。买这些品牌的人,很多时候买的不是产品,是一种信仰,一种自我标榜,一种“我就是和你们不一样”的身份认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下一代电动3系还是不是驾驶者之车?
当然是。
为什么?
因为它车头上挂着那个蓝天白云标。只要这个标还在,它就依然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它的道理,不在于转向手感,不在于零百加速,而在于这个标本身。这个标,就是它最大的道理,就是它最硬的“金钟罩铁布衫”。
你以为大家在争论驾驶乐趣?不,大家只是在维护自己心里的那个图腾。至于车本身变成了什么样,重要吗?
好像也没那么重要。毕竟,信仰这东西,本来就不讲道理。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