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

莲花这次的降价,真让我觉得有点无语。2025年9月21号,突然推出两款改款车,Emeya和Eletre,入门价格一下子比之前便宜了差不多20万。你想想,这么一降价,老车主炸锅了,社交平台上全是吐槽。有人晒出订单,直言高价买了车,现在贬值,谁受得了?还有爆料的,说有买展车的,维修记录被瞒着,真不知是技巧还是故意忽悠。实际情况是,这不是莲花第一次降价,今年2月,它们就大动作,把SUV ELETRE的起售价从72.8万砍到54.8万,降了整整18万;轿车EMEYA也从66.8万降到52.8万,便宜了14万。你这差距,换在哪个行业,都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玩野的。

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有驾

我还想,刚开始以为莲花还挺自信的,CEO冯擎峰去年还说,他们定位百万级豪华品牌,绝不参与价格战。可是半年后,态度就转弯了。这变化有点快不讲理,估计是市场压力太大,没办法。你看,很多老车主都不满意,有人说高价买了车,现在贬值咋整?更有火药味儿的,甚至有人爆料,有展车的维修记录被隐瞒,是不是想骗补偿或者退车?那帮死忠粉,心里都不舒服,这种信任的缺失,真是大问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降价,不能不提一件事——莲花去年改名,今年为了降价还能硬挺着,不得不说,品牌的信誉像是被丢了一块。你问我,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超豪华电动车市场变得太卷,竞争压力特别大。特斯拉Model X起售价快72万,加上销量,去年就卖出超1万辆。保时捷Macan EV价格范围在66万到85万,中高端小SUV,但每月销量都在千辆左右。你再看看莲花,虽然它试图靠主动扰流板、电吸门这些亮点,想跟竞品拉开差异,但配置上减配了,比如激光雷达、后排按摩,反倒惹来争议。结果,销量没增长,业绩一落千丈。2024年一开始,他们定了个2.6万的目标,后面砍到1.2万,最终卖了1.21万,好点的算是超额完成,但跟预期差别大得明明白白。去年差点都能看到努力的影子,今年一季度国内卖了400多辆,全球累计才2800多辆,不到去年同期一半。收入方面,更不用说掉得多厉害,上半年才2.18亿美元,差不多是去年一半;裁员也变成常事——英国总部裁了两次,总共裁了八百多人,占员工四成。你说,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还能指望公司一片光明?

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有驾

我还翻了下自己之前写的笔记,觉得这裂缝不光在数字上,话说回来,莲花的研发、供应链,真得像是个老人拼力扭开拧紧的瓶盖,费劲、不顺,慢慢来还算勉强,快了就漏气。研发不像手机,缺个芯片就差那么几天,但研发的效率,确实怎么说呢——比起传统车企,要慢半拍。供应链的话,我一直觉得,就像准备大饭,食材要提前买好,有时候国内供应不如欧洲那边顺畅,造车成本也随之变得更大。其实我还猜测,没细想过,供货商在价格和品质上谈判,莲花可能有点像靠关系和拼耐力在扯皮。

话说回到这里,莲花的自救措施可真是忙,好像也没少折腾。换帅上,去年三月,钦培吉接过中国区总裁的位子,他说品牌要活下去,目标是月销七八千到一万台,但看月销量连一千都难,心里真不是滋味。冯擎峰也挺拼,去年一月他带队,推出3331战略,想让全球市场的份额比较均衡,把中国、欧洲、北美三地都拉到差不多三成左右。结果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还只有26%,还差点意思。除了调整策略,资金也在往前冲——8月拿到ATW Partners的3亿美元,吉利的16亿人民币,合计5亿美元,都想投智能驾驶和全球布局,也确实有些收获,比如开始在欧洲慢慢提高销量,现在欧洲占比快到38%。未来好像还有点盼头——2026年会推新车型,D级SUV和插混,打算多元化来保豪华牌。你问我,真能翻身?我倒觉得,要实现这些目标,还得看莲花怎么做好价格、品牌、信任的三角关系。

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有驾

这让我想起,自己其实一直挺好奇,这帮超豪华品牌,怎么就变得这么敏感和容易动摇?一方面,是市场太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去了;另一方面,是豪华和降价,本身就是个难调平的天平。真要说,靠降价来挽救销量,感觉像是用锤子打钉子。你看保时捷、特斯拉,都是用科技、品牌稳住市场,莲花现在还在跑平价车的路,追得有点吃力。再说,它们的门店规模比拼,也不在一个档次,30家和120家,差得太远了。

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有驾

我挺好奇,这些不断折腾的措施,能不能让莲花重新绽放?还是说,终究还是个奢望。百公里成本怎么算?我猜,纯电跑个快40块钱,油车可能得50,但新能源车的充电、换电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普及,还得算在未来的成本里。而保值率?这可能得看市场反应,短期内,老车主对贬值的担忧,根本还没散去——其实我觉得,失去的信任很难再重新建立。

前面说到这点,常听人家说,品牌死了,还能重来吗?我其实挺怀疑的。但站在莲花的角度,这个路也许还得走一走。你觉得呢,怎么才能让一个豪华品牌在年轻人心里不再是快跌价的那一款?

莲花跑车降价近20万未能扭转颓势,裁员四成收入骤降45%,品牌信誉受损自救之路依然漫长-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