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迈巴赫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给不起的油钱”,其次就是“也买不起的轮胎”。别急,这不是“双十一”促销,也不是你家楼下修车铺的便宜糙货,这是无锡司法拍卖市场本周的硬菜:一台快七年车龄的奔驰迈巴赫S680,成功拍出了115.8万人民币,还是现金价,绝不绑赠送脚垫和香水。
要知道迈巴赫这种车,买的人和看的人都没法划等号,甚至你爸买了也轮不到你开,所以这车出现在拍卖场,对普通人来说就像二次元少女降临菜市场,大家都凑个热闹,至于真的买了,有可能是为了公司的体面,比给领导买金笔实用多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公司老板想给自己充个“社交电池”。
说回这辆车,2018年出厂、2019年才落地,算起来快满七年,奔着退役的年纪去了,公里数也有点小年纪——70232公里,一脚油门下去都能把几家小区串起来。其实这个里程对于一台迈巴赫来说已经算是勤奋了,毕竟这种车不是用来上班打卡,更适合在高架桥上缓行给其他车“加戏”,更适合在停车场里跟保安比面子。
天真地说,七年迈巴赫还是挺年轻的,和四五十的中年大叔有得一拼,都处于“经历过,但依然能硬气”的人生阶段。原车落地价四百多万,如今拍了115.8万,别人换了新女友,它只换了新主人。这一刀下去,跌价堪比买股票,迈巴赫业界要怒怼奔驰了:我们不是豪车吗,怎么变成“豪泪”?新车指导价332.7万,二手车直接打三折,这也太心碎,做迈巴赫的工程师手都抖了。
可能你会问:买这车划算吗?毕竟,一百多万买辆七年车龄还带着官司气味的迈巴赫,多少有点买彩票厮杀的味道。买家还是企业,不是个人,说明这车当办公室摆设的概率远高于当家用工具。公司买迈巴赫跟你家买鱼缸也差不多:用不上,但放着挺牛,也许下次年会能装点平庸的高管梦。
再聊聊这拍卖过程,93万起拍,132万评估价,最后定格在115.8万,九个人参战,像一场不温不火的斗地主,每人加价,最后一家独大。你以为法拍车是抄底的好机会,其实大家都是带着“捡漏的心,补腰子的命”,现实就是法拍车往往拍出比二手交易还贵的价钱。这场拍卖,跟抢免费流量一个道理,你抢到一屁股车,别人抢到一脸羡慕。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法拍车被拍卖往往是因为纠纷,这车也不例外,据说是民间借贷扯出来的孽缘。你说举债买迈巴赫,是不是该被按在地上反复问候?谁能想到,有一天你的债主不是人,而是天窗漏雨的豪车。
我发现现在谁都想买迈巴赫,除了车主自己。豪车是身份标配,迈巴赫是地位天花板,在拒绝了“月薪三千如何理财”,他们选择了“破产如何还迈巴赫贷款”。有时候看豪车跌价,比手里的基金都爽,起码不影响我的每日小确幸:下班地铁有座。
这辆2018款迈巴赫S680,落地价四百多万,现在一百一十几万成交,听起来便宜,但仔细一算,确实是一台“情绪价”豪车。买的人不一定会真开,也许老板只会摆在公司门口吓唬路人,也许再过半年会被包浆成高端垃圾箱。众所周知,豪车不是自己养的,是被小区物业供奉的。尤其迈巴赫这种车,停车得找大号地库,万一蹭掉漆,补漆的钱堪比你三年的工龄。
说到维修,迈巴赫S680这种车,每颗螺丝都有银行卡号,动一动都要办分期。有网友说迈巴赫修理一次能修废一个修理工,这不是夸张,你拆一颗灯泡就能让技师出道至今最大的社死。养车人一边信仰豪车,一边习惯了“今天不修,明天修不起”的感伤。
现在互联网到处都是豪车段子,你刷短视频,今天有人升降座椅看风景,明天有人躺在后排哭诉保险费贵。迈巴赫就是这种矛盾的化身:看着高端,用着“盼水别进”,买得起天天维修,买不起天天幻想。我甚至怀疑迈巴赫设计师也要靠短视频出圈,帮车主“情感宣泄”。
话说回来,豪车拍卖其实充满荒诞,不只是金钱游戏,也是社会“镜像”。有人买来作秀,有人买来打脸,最惨的是原车主,连迈巴赫都留不住,谁还相信感情呢?你以为二手豪车是身份象征,其实更像情感垃圾桶。你把青春丢进车里,最后只能在法拍市场里等一个陌生号码。
至于这场115.8万的成交,九个竞拍者,最后是广州的企业胜出,给无锡人上了一节“如何用公司买面子”的公开课。我们这些打工人只能在屏幕外把豪车当励志标语,至于现实生活,最多也就和自己五菱宏光比比座椅舒适度。
拍卖市场一向是现实的调味罐,什么奇葩都能盛出来。你以为买豪车是理财,其实是种交智商税的新方式。花一百万买台七年迈巴赫,和花五百块买仿牌腰包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用来填补自己社交漏洞,证明自己没那么穷。可惜走出公司门,豪车还是豪车,你家门口的水坑还是不让它过。
当然,买车有风险,豪车更是“深坑”。迈巴赫虽贵,但保值跟白菜一样——头年是香菜,第二年就成了打折青菜。你买它图啥?可能是办公室每年的逼格进化,也可能是老板夜深人静的自我安慰。豪车就是现代版“面子工程”,社会让你觉得有,实际只增添修理厂和保险公司的交易额。
有人说,这年头开迈巴赫不稀奇,二手的更不稀奇,拍卖的那叫有故事。不差钱的人用车讲身份,差钱的人用拍卖讲段子。迈巴赫最后还不是“归属于人民”,让所有路人过个眼瘾。它本是富贵流的标志,被拍卖一次就成了法治社会的注脚。现实翻车的速度,比迈巴赫理论极速还快。
最后,作为一名买不起迈巴赫的旁观者,我只想说——现在买车必看法拍,车况良好性价比高,装修公司考察团最佳出行选择。至于个人,还是老老实实骑自行车吧,毕竟风吹雨打不用找保险公司,更不用担心油价突击涨价。
至于豪车拍卖这事儿,有人花115.8万买到一份“昨日荣光”,有人在朋友圈发一条“我见证了法律的公平”,而大多数人,只是在新闻评论区调侃着迈巴赫的下一个主人。你手里的梦想,永远在别人的法律流程里慢慢降价。豪车跌落神坛,普通人升入段子手的朋友圈,荒诞得刚刚好。
谁都想成为豪车的主人,可惜最后都是段子的配角。不信你看,这迈巴赫,换了多个主人,还是没能换来真正的“归属感”。我们拼命转发拍卖新闻,自嘲买不起又假装懂车,最后还是钻进地铁,低头刷着短视频里别人家的迈巴赫。世事如此荒诞,豪车如此飘摇,新主人未必是赢家,旧车主一定不是输家,剩下的就交给生活继续拍卖吧。
至于社会现实,不用豪车就能体会到:人人都是法拍场上的主角,只不过角色不同,有人做迈巴赫,有人做麦穗,有人做观众。等下一个故事发生,你还会继续抢座,继续做自己的段子手。毕竟阶层可以拍卖,情怀却只能自嘲。
最后祝各位,生活里能有一辆自己买得起的小车,少一些被法拍的机会,多一些开车回家的小确幸,如果实在不行,骑自行车配迈巴赫的段子,也是不错的选择。谁说人生不是一场拍卖?我们都是价格的旁观者,谁都没能上牌照。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