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到现在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这个时间里,自驾篷车路线其实不少,广东潮州、汕头、汕尾,广西桂林,还有四川一些地方,虽然不算多远,但也算翻山越岭了。说实话,最开始买它的理由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看中空间和多场景适应能力。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最在意的其实还是用车的实操体验。
先说油耗吧,作为插混车型,油耗其实挺让人满意的。官方宣传6.5升左右,我这里平时市区踩油门多了点,平均能跑到7左右,算是可以接受的。用92号油,空调开着,像广东有点凉风的天气,完全没注意油耗变得更差。高速上我惯用运动模式,速度也都在限速以内,虽然会比普通模式多点油耗,但加上这车的重量(我粗算了一下,4人+行李,约1.2吨,恐怕比纯燃油车要重点),还能保持这个水平还算不错。
不过为什么说油耗能接受呢?你知道的,油混车在城市和高速的表现差别还是挺大。市区红灯等车多,油耗会自然升高。高速上跑个140公里,大概没超过8升,我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其实心里有个估算:7到7.5升。其实我没特意测过,反正平常用的还是这个区间。搞清楚这一点也挺重要,毕竟有人会觉得油耗高得掉牙。
说到辅助驾驶。其实现代车的智能化真是翻天覆地,但我这台车基本只算应付得了高速自适应巡航。没有自动泊车,也没有什么车道保持主动辅助。就是简单的限速自动巡航,旁边车来了,它会减速,避免追尾,但不出车道,更别说帮你自动变道了。这方面显得有点落后,尤其是面对现在很多智能算法比较牛的车。你会不会觉得,辅助驾驶适合放松时用,却不能太依赖?我就有时候高速开快车,踩踩刹车,心里那叫一个踏实一点。
这里有个转折——车机智能化,我个人还挺喜欢的。语音指令,调空调,比如说调到22度,放钢琴曲,都可以。唯一小不满意的,连续指令太多,它会只执行前两条,后面就堵住了。也是,毕竟技术还在发展阶段嘛。有意思的是,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锁车、开锁、查位置,这点就很方便。而且可以提前在家用app调空调或开窗,不过可惜没有哨兵模式,也许可以后期OTA升级?我关注了好几次OTA,感觉这方面的潜力还挺大。
再说说场景大师这个应用。我家用过几次,搞设定还挺有趣。比如设置好空调温度、锁门、调音量,一键启动。这个场景设定分析一下,就是让你开一键设备变得更方便——省事。换句话说,就是在无聊的时候,设个心情场景出来,开车瞬间感觉仪式感多了,也至少挺减压。
接下来是车内空间。大,是我喜欢这车的最大理由之一。尤其中排的零重力座椅,这个设计我也是第一次体验。按一下按钮,副驾驶座向前一推,中排座椅就能变成你想象的躺平。我经常一边看片一边放松。带娃带爸妈,空间用得着实在方便。第三排座椅表现也不错,我家小孩1米5的身高,连续坐3-4小时都还行。你说长途多疗效,这是实实在在的。
后备箱容积更不用说,7个人满座我依然可以塞进去三个20寸行李箱,旁边还夹着杂物。那次去湖南旅游,九个人,车里还算宽敞。你知道的,我有次在相册里翻看,居然还找到了之前的旅行照片,细节一堆——儿童安全座椅、各式充电线、折叠的登山包都在里面。
动力方面,倒算不上跑车,但应付日常还是绰绰有余。如果说是中规中距,大概挺贴切。特别是插混版本,起步带点电动车提速感,特别静音。追逐高速时,有点遗憾,他的加速反应不像纯燃油车那么灵敏,有时会有2-3秒的延迟,尤其是想快速提速超车,只能转运动模式。否则,祝你好运,油耗会飙到一两个升。
其实我当时没太多想过,没注意到这个加速延迟是不是普遍的。这点或许是我平时的用车惯未考虑到的细节。顺便一提,中排我加装了吸顶的娱乐屏,但这个设计有点个个人建议——后排看电视,司机在后视镜里就看得不太方便。而且,担心长途时中排调节不够灵活(手动调节太麻烦),如果能电动调节就更理想。
说实话,生活太火,不少细节我都想象不到。内饰和座椅的耐用性、日常清洁和维护,都是不得不考虑的。还有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下车内的维修记录,换过一次空调滤芯和刹车片,花两千左右吧。相比价格,中期维护还算可以接受。
有人问我,这车家庭用,是不是有点儿不够智能?我倒觉得,用到感觉它最大的弱点就是智驾落后,没有自动泊车,没有主动车道保持,尤其高速跑长途时,安全感会打个问号。再加上高速爆胎发生几率略高(我估算,一年左右会有一次了吧),如果不装个补胎工具或备胎,也不太安心。整个供应链上的零配件成本,其实多半由厂家控制,可能不至于涨价太快,但我更关心的是你买到手以后,后续维护和升级是否方便。
这台车最大的闪光点,反倒是在空间和实操体验上——它是真的很家庭实用。但作为家用车,智能辅助确实落后一些,特别是缺少热风、智能语音的细节没有跟上。
我自己对这车有点儿嫌麻烦的想法——比如中排调整座椅的操作,真希望能电动化;或者聚焦一些更智能的安全辅助,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你们觉得,像这种软件还能通过OTA变得更智能吗?我倒是挺期待后续的升级的——哪都好,就是希望不用等太久,车能自己变得更聪明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要不,你们在用的过程中,遇到的自认为可以改善的小细节,也再跟我吐槽一下?毕竟在行业里待久了,坦白讲,最喜欢的还是那些抖机灵的小设计,哪怕是刚好被我发现的bug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