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订金陷阱:我差点损失1000元,这些避坑指南你一定要看
前几天刷手机,看到一条维权新闻,一位杨女士在瓜子二手车平台看中一辆车,因上牌问题需要退车,原本以为只扣29.9元订金,结果被扣了1000元。这让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上个月我也差点陷入同样的困境。
大数据真是懂我,刚看完那篇文章,手机就推送了“财经”话题的更新。看来二手车订金问题不仅是我关注的,更是许多消费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其实二手车交易纠纷远比我们想象的普遍。北京昌平区法院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他们审理的机动车消费纠纷中,二手车交易纠纷占比超过五成,并且还在逐年小幅上升。这些纠纷主要集中在解除合同退车退款、主张“退一赔三”惩罚性赔偿,以及索赔维修费及误工费等直接损失上。
那么,为什么二手车平台的订金规则如此混乱?记者调查发现,不同车辆在“无理由退车”板块显示的扣款金额完全不同,有的扣29.9元,有的扣99元、399元,甚至高达1000元。平台工作人员解释,订金金额是由具体所属的二手车商选择的,扣除的订金会全部转至车商账户。
这不只是瓜子二手车一个平台的问题。车质网上就有消费者投诉,他在瓜子二手车支付了1000元看车订金,销售顾问口头承诺不看车可以退,但当他申请退款时,却被拒绝。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都在上演。
甘肃的一位消费者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二手车,支付了5000元定金和3万元购车款,结果既没提到车,也没拿回钱。最后还是通过法院诉讼才解决问题。湖南的苏毕畅更惨,缴了2499元定金后,等了9个月既没提到车,也没退回定金。幸好媒体介入,他才拿回自己的钱。
面对这些陷阱,我们普通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
要明白“订金”和“定金”的法律区别。订金通常被视为预付款,而定金则具有担保性质。根据民法典,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需要双倍返还定金;而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则无权要求返还。
但现实情况可能更复杂。甘肃镇原县法院最近审理的一个案例中,买方因卖方延迟交车要求双倍返还定金,但法院认为卖方延迟交车时间并未显著超出合理范围,不构成根本违约,最终只判决返还定金。
北京昌平区法院民二庭庭长李雪莲建议,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经销商,购车前可通过保险公司、4S店或专业机构查验车况,留存沟通记录、合同及付款凭证。这些都是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证据。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线上支付任何订金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平台规则,特别是那些用小字标注的条款。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所有约定都要落实到书面合同上。
重庆市高新区虎溪街道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给出了专业建议:消费者购买车辆缴纳定金时,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交付方式等条款。最重要的是,不要将定金缴给私人,要交到公司账户,否则出事找不到人赔偿。
二手车市场水很深,但只要我们多留个心眼,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就能避开这些陷阱,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说是不是?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避免上当受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