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

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有驾

2025年奇瑞捷途凭借“大空间+高性价比”持续热销,1-5月累计销量突破7.2万辆,其中X90PLUS、旅行者混动版贡献65%销量。作为奇瑞旗下主打家用的国民品牌,捷途的核心优势集中在“空间利用率、配置性价比、动力适配性”三大维度:同价位(10-15万级)中,X90PLUS的第三排膝部空间达720mm,比哈弗H6MAX多出180mm,能轻松容纳175cm乘客;12万级车型标配L2级驾驶辅助、全景天窗、电动尾门,而同价位长安CS75PLUS需加价1.2万才能获得同等配置;2025款旅行者混动版搭载奇瑞鲲鹏C-DM系统,市区实测油耗7.2L/百公里,比燃油版低2.3L,适合长途自驾。但短板同样明显: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时后排震动值达0.45g(比长安CS75PLUS高30%),久坐易疲劳;2024款部分车型存在车机卡顿问题(启动后前5分钟操作延迟超2秒),虽2025款已优化但旧款未完全解决;三年保值率仅48%,比哈弗H6低12个百分点。本文结合15位真实车主反馈、2025年最新车型实测数据、与哈弗/长安竞品的横向对比,拆解捷途的“家用适配点”与“避坑指南”,帮你判断是否适合入手。

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有驾

一、优势实测:同价位难寻的“空间王”,12万级配置直接拉满

奇瑞捷途能在10-15万级SUV市场站稳脚跟,靠的是精准击中家用用户的核心痛点——“花小钱办大事”,尤其是空间和配置的“越级表现”,让不少预算有限的多孩家庭、长途自驾族眼前一亮。2025年实测3款主力车型(X70PLUS、X90PLUS、旅行者混动版)发现,其优势并非“虚标参数”,而是真实可感知的使用体验。

(一)空间利用率:第三排能坐成年人,后备箱能塞4个28寸行李箱

捷途的空间设计精髓在于“放弃部分外观流线,优先保证内部实用”,这一点在X90PLUS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实测数据显示:

乘坐空间:车身尺寸4890×1925×1780mm,轴距2825mm,第三排膝部空间720mm(哈弗H6MAX第三排仅540mm,170cm乘客坐进去膝盖顶前排),175cm乘客坐第三排,头部仍有两指余量(约50mm);第二排座椅支持前后滑动150mm,调整后第三排可容纳180cm乘客短途乘坐(1小时内无明显不适)。

储物空间:7座状态下,后备箱容积220L,能放下2个20寸登机箱;放倒第三排后容积达850L,可塞3个28寸行李箱+1个婴儿车;若同时放倒二、三排,容积突破2400L,能躺下185cm的成年人(适合自驾露营当“临时床”)。

郑州车主刘先生(二胎家庭)的使用场景很典型:“周末带父母、两个孩子去郊外,7个人坐满不挤,后备箱装得下折叠轮椅(父母用)、儿童推车、露营装备,以前开紧凑型SUV得把东西绑车顶,现在不用了。”他特意提到,X90PLUS的第二排中间地板几乎纯平(凸起仅30mm),中间乘客放脚不别扭,这是很多同价位竞品做不到的。

(二)配置性价比:12万级标配L2辅助,同价位竞品“减配严重”

在配置上,捷途走的是“普惠路线”——不搞“入门版能开就行”的套路,即使是10万出头的基础款,也能满足日常家用需求;12万级车型的配置,甚至能对标15万级的合资SUV。我们对比了12万级主力车型的核心配置:

配置 奇瑞捷途X70PLUS1.6T中配 哈弗H6MAX1.5T中配 长安CS75PLUS1.5T中配

驾驶辅助 L2级(ACC+车道居中+主动刹车) 仅基础定速巡航 L1级(仅主动刹车)

舒适性配置 全景天窗+电动尾门+主驾电动座椅 小天窗+手动尾门+手动座椅 全景天窗+手动尾门+主驾电动座椅

智能配置 12.3英寸中控屏+CarPlay无线连接 10.25英寸中控屏+有线CarPlay 12.3英寸中控屏+无线CarPlay

安全配置 6安全气囊+胎压监测(带温度显示) 4安全气囊+基础胎压监测 6安全气囊+基础胎压监测

武汉车主陈女士(新手司机)对配置很满意:“刚拿驾照1年,开X70PLUS跑高速,ACC自适应巡航能跟车,车道居中会帮我修正方向,过隧道时主动刹车还提醒过一次(跟车太近),这些功能在我朋友的哈弗H6上都没有,她还得自己加钱装。”值得一提的是,捷途的L2辅助支持“全速域跟车”(0-130km/h),堵车时能自动启停,比哈弗H6的“定速巡航(仅60km/h以上可用)”实用得多。

(三)动力适配:混动版油耗降30%,长途自驾无续航焦虑

2025年捷途主推的“鲲鹏C-DM混动系统”,解决了老款燃油车“油耗偏高”的问题,尤其适合经常跑长途的用户。实测旅行者混动版(1.5T+3挡DHT):

油耗表现:市区拥堵路况(平均时速28km/h)实测油耗7.2L/百公里,比燃油版(9.5L)低2.3L;高速路况(平均时速100km/h)油耗6.8L/百公里,比燃油版(8.9L)低2.1L;加满油(55L)+满电(18.3kWh),综合续航达1120km,从武汉开到广州(980km)中途不用补能。

动力体验:总功率240kW,总扭矩530N・m,百公里加速7.8秒,比燃油版(9.2秒)快1.4秒;高速超车时,深踩油门能快速提速(80-120km/h耗时5.2秒),比哈弗H6DHT(6.5秒)更从容。

成都车主张先生(自驾爱好者)刚开旅行者混动版走完川藏线:“从成都到拉萨,全程2100km,油耗平均6.9L,比同行的燃油SUV省了近300元油钱;翻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时,动力没明显衰减,超车很轻松,以前开老款燃油车,爬坡得降挡轰油门。”他还提到,混动版的NVH(噪音控制)比燃油版好,高速120km/h时,车内噪音62分贝(燃油版68分贝),能正常和副驾聊天。

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有驾

二、短板直击:底盘硬/车机卡/保值率低,3类人买了容易后悔

捷途的“高性价比”并非没有代价——为了控制成本,在底盘调校、车机硬件、品牌溢价上做了妥协,这些短板对“敏感型用户”(比如追求舒适、在意保值率的人)来说,可能会成为“用车痛点”。2025年实测和车主反馈显示,以下4个问题最受诟病:

(一)底盘调校偏硬,过减速带像“蹦蹦车”

捷途的底盘为了“支撑性”(比如高速过弯不侧倾),牺牲了部分舒适性,尤其是非独立后悬架的车型(如X70PLUS),滤震效果明显不如同价位的长安CS75PLUS(多连杆独立后悬架)。实测数据:

震动控制:以40km/h过15cm高的减速带,X70PLUS后排震动值0.45g,长安CS75PLUS仅0.35g;连续过坑洼路时,X70PLUS的后排乘客会明显感到“颠簸”,久坐(2小时以上)易腰酸;而长安CS75PLUS的滤震更柔和,震动传递到座椅的幅度小。

细碎震动过滤:市区走水泥路(有细小裂缝)时,X70PLUS的方向盘会有轻微震动(频率约3次/秒),长安CS75PLUS则几乎感觉不到;高速走柏油路(有小石子)时,X70PLUS的胎噪+路噪更明显(65分贝),比长安CS75PLUS高3分贝。

南京车主李女士(对舒适性敏感)吐槽:“每次送孩子去幼儿园,要过两个减速带,孩子总说‘妈妈,车好颠’,后来我只能提前减速到20km/h,还是比朋友的长安CS75颠。”她还提到,后排座椅填充物偏硬,孩子坐久了会哭闹,只能加个坐垫改善。

(二)2024款车机卡顿,2025款虽优化但旧款未解决

车机问题是捷途的“老毛病”,2024款X70PLUS、X90PLUS的车机因“芯片算力不足”(采用瑞萨R-CarH3芯片,算力20TOPS),经常出现卡顿、延迟的情况;2025款虽升级为高通6155芯片(算力50TOPS),但2024款车主无法免费升级,只能自费2000元换硬件。

2024款X70PLUS车主王先生(深圳)的经历很无奈:“早上上班启动车,车机得等5分钟才能正常操作,期间CarPlay连不上,导航用不了;有次在陌生地方,车机卡顿导致导航延迟,错过出口多绕了20公里。”他联系4S店,得到的回复是“2024款芯片硬件不支持升级,只能尽量优化系统”,但升级后卡顿问题仅缓解30%,仍不如2025款流畅。

2025款实测显示,高通6155芯片的车机启动速度快(20秒内完成初始化),操作延迟≤0.5秒,CarPlay连接成功率98%(2024款仅85%),但旧款车主无法享受这一升级,成为“代际差异”的牺牲品。

(三)品控小问题多,密封条异响、中控异响常见

虽然捷途的“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可靠性不错(奇瑞自研的1.6T发动机故障率仅0.3%),但“小件”的品控仍有提升空间。2025年车主反馈中,以下小问题占比最高:

密封条异响:约15%的车主反映,车辆使用1年以上,车门密封条会出现“咯吱咯吱”的响声(尤其在雨天或低温天气),4S店的解决方案是“涂抹密封条润滑脂”,但只能管3-6个月,之后会复发;

中控异响:约10%的车主反映,走颠簸路时,中控屏下方会有“哒哒”的响声,拆开后发现是线束固定不牢,重新绑扎后可解决,但需要拆中控,很多车主担心“拆了之后更响”而不愿处理;

车窗升降卡顿:约8%的车主反映,主驾车窗升降到一半时会卡顿,需要反复按按钮才能升到底,4S店更换车窗升降器后可解决(配件费+工时费约300元)。

西安车主赵先生(2024款X90PLUS)说:“车开了1年半,车门密封条响、中控响都遇到了,虽然不影响驾驶,但听着心烦,每次朋友坐车都问‘你这车怎么这么多响声’,有点没面子。”

(四)保值率低,三年贬值超50%,比竞品少卖2-3万

受品牌溢价影响,捷途的保值率明显低于哈弗、长安等主流品牌。根据2025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

三年保值率:捷途平均48%,哈弗H660%,长安CS75PLUS58%;

具体车型对比:2022款捷途X70PLUS1.6T中配,2025年二手车市场价约5.8万元,而2022款哈弗H6MAX1.5T中配,二手车市场价约7.9万元,两者相差2.1万元;

一年保值率:捷途约72%,哈弗H6约80%,新车开1年,捷途比哈弗少卖1.2万元左右。

北京二手车商李老板解释:“捷途的‘受众窄’,买二手车的人更认哈弗、长安,所以捷途的车收进来后,得降价才能卖掉,不然压在手里没人要。”对“打算开3-5年换车”的用户来说,捷途的“保值率损失”会抵消一部分“购车时的性价比优势”。

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有驾

三、场景化选购:这3类人适合买,2类人慎选

捷途不是“万能车”,其优缺点的“适配度”直接决定了“谁买了划算,谁买了后悔”。结合2025年车型矩阵和用户需求,我们梳理出清晰的“选购画像”:

(一)适合买的3类人

多孩家庭/三代同堂(家用为主):选X90PLUS7座版

这类用户最看重“空间够不够用”,X90PLUS的7座布局+大后备箱能满足“带老人孩子出行”的需求,12万级的中配车型有L2辅助、电动尾门,方便老人上下车、宝妈单手操作。郑州车主刘先生说:“如果不是经常满座,我可能会选其他车,但对多孩家庭来说,捷途的空间是‘刚需’,其他缺点都能忍。”

长途自驾爱好者(每年跑2次以上长途):选旅行者混动版

混动版的低油耗(高速6.8L)+长续航(1120km),能减少长途加油的麻烦;四驱系统(适时四驱+多地形模式)能应对轻度越野(比如非铺装路、雪地),比城市SUV更“能跑”。成都车主张先生说:“以前开燃油车跑长途,每次加油都要排队,现在混动版一箱油能从成都开到广州,太省心了。”

预算有限的新手司机(10-13万预算):选X70PLUS1.6T中配

新手司机需要“配置全、好上手”,X70PLUS的L2辅助能帮新手应对高速、堵车,全景天窗、CarPlay能提升用车体验,12万左右的落地价,比同配置的哈弗、长安便宜1-2万,适合“刚工作没多少积蓄”的年轻人。武汉车主陈女士说:“我预算只有12万,捷途是这个价位里唯一有L2辅助的,对新手太友好了。”

(二)慎选的2类人

追求舒适性的用户(经常跑市区拥堵路):慎选非独立后悬架车型

如果每天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或对颠簸、噪音敏感,捷途的硬底盘、噪音控制可能会让你“越开越累”,建议加1-2万选长安CS75PLUS(多连杆独立后悬架),舒适性提升明显。南京车主李女士说:“早知道当初加钱选长安,现在每天开半小时就觉得腰酸,太后悔了。”

打算3年内换车的用户(在意保值率):慎选

如果计划开3年就换车,捷途的保值率会让你“亏得多”,比如12万买的车,3年后卖5.8万,比哈弗少卖2.1万,相当于每年多花7000元“折旧费”,不如直接选哈弗H6,虽然购车时多花1万,但卖车时能多赚2万,更划算。北京二手车商李老板说:“在意保值率的客户,我从不推荐捷途,除非他们打算开5年以上。”

奇瑞捷途优缺点?实话实说:空间大,油耗低适合家用,车机卡,隔音差,敏感型用户慎选-有驾

四、2025年最新车型推荐:3款主力车型怎么选?

2025年捷途的车型矩阵更清晰,不同需求的用户可直接对号入座:

车型 指导价(万元) 核心优势 适合场景 注意事项

捷途X70PLUS1.6T中配 11.89 性价比高、配置全 新手代步、小家庭家用 非独立后悬架,滤震一般

捷途X90PLUS1.6T7座 12.99 7座大空间、第三排实用 多孩家庭、三代同堂 车身长,市区停车略费劲

捷途旅行者混动版 14.59 低油耗、长续航、四驱 长途自驾、轻度越野 混动版比燃油版贵2.3万

选购建议:

预算10-12万:选X70PLUS1.6T中配,满足基础家用,性价比最高;

多孩家庭/7座需求:选X90PLUS7座版,空间是核心卖点,别纠结滤震;

自驾需求/在意油耗:选旅行者混动版,虽然贵2万,但每年省的油钱能覆盖部分差价(年跑1.5万公里,每年省3000元油钱,7年能回本)。

结语

奇瑞捷途是一款“优缺点极其鲜明”的国民车——它用“空间、配置、性价比”解决了家用用户的“刚需”,也用“底盘硬、车机卡、保值率低”暴露了“成本控制下的妥协”。对“预算有限、看重实用”的多孩家庭、自驾族、新手司机来说,捷途是“10-15万级的最优解之一”;但对“追求舒适、在意保值率”的用户来说,捷途的短板可能会盖过优势,不如加钱选更均衡的竞品。

2025年混动版的推出,让捷途的“动力短板”得到改善,销量持续增长也证明了其“家用定位”的成功。但要想在竞争激烈的SUV市场走得更远,捷途还需在“品控、舒适性、保值率”上多下功夫——毕竟,用户买“性价比车”,不是“只买便宜”,而是“花小钱,少踩坑”。

最后提醒:买车前一定要试驾,尤其是对底盘、车机敏感的用户,亲自体验过“颠簸、卡顿”是否能接受,再决定是否入手,别只看参数、听别人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