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一件大事让很多人都挺感慨的,那就是哪吒汽车要进行破产重整了。
可能很多人听到“破产”两个字就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要倒闭了?
其实,“破产重整”和我们平时理解的“破产清算”还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次“急诊抢救”,公司虽然遇到了大麻烦,但还有救,希望能找到新的投资人,也就是“白衣骑士”来输血,帮它渡过难关,重新站起来。
这件事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哪吒汽车的起落实在是太快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回想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哪吒汽车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那一年,它总共卖出去了超过15万辆车,这个成绩单拿出来,直接把当时很多人心目中的新势力领头羊“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都甩在了身后,成了那一年的年度销量冠军。
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哪吒汽车的成功秘诀,觉得它靠着亲民的价格和精准的定位,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里硬是杀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谁也没想到,这才没过多久,情况就急转直下。
到了2025年,我们就听到了它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停工停产,最终走到了需要法院介入,公开招募投资人来重整的地步。
根据官方发布的公告,法院在今年6月12日就已经裁定受理了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的重整申请。
这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不是小打小闹了。
而且,想来当这个“救世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想参与进来的投资人,得先交5000万的保证金,这只是个“报名费”,证明你有这个实力和诚意。
要是最后真的谈成了,签约之后还得再交1个亿的投资保证金。
这么高的门槛,说明这次重整是一场真正的豪赌,风险和机遇并存。
那么问题就来了,哪吒汽车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它手里到底还有什么东西,能吸引那么多精明的投资人愿意花大价钱来赌一把呢?
其实,仔细盘点一下哪吒汽车的家底,就会发现它虽然生了重病,但远没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反而手里还握着几张非常有分量的“王牌”。
首先,最值钱的就是那个“双资质”。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批准的,既可以生产新能源汽车,又可以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许可证。
现在国家对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非常严格,基本上已经不发新的了。
这就意味着,这张“牌照”成了稀缺资源。
对于那些想造车但没有“准生证”的企业来说,接手哪吒,就等于直接买了一张进入赛场的门票,省去了最麻烦、最耗时间的审批环节,这个价值是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的。
其次,哪吒汽车有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
它在全国有三个生产基地,分别在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这三个工厂加起来,一年的总产能可以达到30万辆。
特别是江西宜春的工厂,是按照工业4.0标准建造的智慧工厂,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先进。
这就像你想开一家大饭店,人家直接把一个装修好、厨具齐全的后厨交给你,你只要带着自己的厨师和菜单来就行了,这能省下多少时间和精力。
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意味着只要资金到位,很快就能恢复生产,把产品推向市场。
再者,哪吒汽车已经铺设好的市场和渠道网络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一直主攻的是10万到15万价位的纯电动SUV市场。
这个市场区间的需求非常旺盛,有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这个细分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8%,远远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更关键的是,哪吒汽车的销售网点,有大约七成都是布局在三、四线城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沉市场”。
当很多品牌还在一线大城市里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哪吒已经在更广阔的基层市场里打下了基础。
谁接手了它,就等于瞬间拥有了这张深入中国腹地的销售网络。
除此之外,像“哪吒汽车”这个品牌本身,以及公司自己研发的一些软件技术和知识产权,也都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所以说,哪吒汽车现在的情况,更像是一个家里有宝藏但暂时没钱花的“落魄贵族”,它需要的是一个有实力、有眼光的投资人来盘活这些资产。
那么,谁最有可能成为这个“接盘侠”呢?
市场上流传最广的,是一家叫做“山子高科”的上市公司。
虽然官方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很多迹象都指向了它。
比如,山子高科最近动作频频,先是和天猫合作,说要一起探索智能汽车的新零售模式。
然后,又有一个非常重磅的人事变动,原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负责制造业务的总监朱人杰,在7月底加入了山子高科,职位就是负责新能源整车业务。
请来这样一位行业大牛,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造车做准备。
当有投资者去问公司董秘是不是要参与哪吒重整时,对方的回答是“请以公司公告为准”,这种不否认也不承认的模糊态度,在资本市场里往往被看作是一种默认。
如果山子高科真的出手,那对它来说是一步好棋,可以瞬间补上自己在整车制造环节的短板,实现自己的造车梦。
哪吒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反映出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些普遍问题。
比如,在战略上,过于依赖性价比,而在智能化、品牌高端化方面跟进得比较慢;在资金上,造车实在太烧钱了,一旦融资跟不上,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就会停滞;在管理上,可能也存在一些内部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不高。
但换个角度看,这次重整也未必是坏事。
它就像一次市场化的“新陈代谢”,把有价值的生产资源,通过重组的方式,交到更有实力、更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手中。
这对于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据说,截至7月底,已经有45家企业报名参与这次重整,竞争相当激烈。
这本身就说明,大家都很看好哪吒汽车的底子和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未来。
最终,是凤凰涅槃,还是遗憾离场,答案或许要等到9月15日之后,才会慢慢揭晓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