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摩托车出口榜单又刷了一把存在感。产业大佬们扎堆广东和重庆,摩托车火力全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用一辆辆“小钢炮”把世界各地的公路点缀得热闹非凡。
拼数量,重庆隆鑫摩托抢了头彩,直接干到出口量157万辆,顺手赚了10.5亿美元。这下,广东老大江门豪爵只能坐稳二把椅,出口量刷到95万辆,铃木的合资光环加自家豪爵品牌一起上阵,但还是被重庆老哥碾在脚下。
再看第三把交椅,还是广东江门的地盘,豪江摩托主场优势明显,74万辆的出口量,年增长率蹭蹭往上窜。广州豪进紧追在后,竟然出口了62.6万辆,比去年多了一大半,简直是“摩托圈的拼搏典范”。
排到第五,第六你就会发现,重庆这地方是“摩托车之都”。宗申摩托和银翔摩托连襟上阵,宗申还完成了对隆鑫的控股,两家合起来出口量已经逼近220万辆,这要是在足球圈算,那就是“合并组队打世界杯”。
江门珠峰也不甘落后,出口48万辆,年增长率飙到51%。新大洲本田,深藏功与名,本田的日式工业血统加上苏州本地化运营,让他们出口44万辆,稳稳进八强,广汽的五羊本田都要仰望。
力帆实业和重庆润通分列第九、第十位,都主打汽摩联动。力帆当年跨界造汽车,虽然那棋走得有点冒险,但摩托这块还算“稳如老狗”。润通搞发动机、摩托车、汽车零配件一条龙,出口量也到了29万辆,闷声发大财。
十强里面,重庆占了五席,广东拿下了四席,苏州只抢到一个位置。龙争虎斗一场,打出了内地摩托车出口的“地域名片”。很多吃瓜群众可能会问,出口量那么大都是高端货吗?真不是。80%的摩托车都发往亚洲、非洲、拉美这些市场,主打一个“便宜耐用”,论品牌溢价还得让欧美日系大哥们领跑。
但要论挣钱,光比拼出口量肯定不够。浙江春风动力和钱江摩托都没混进出口量前十名,但春风干出了12亿美元的出口成绩,直接比重庆隆鑫还多两亿美元,坐上了“吸金王”宝座。钱江摩托也赚了3.6亿美元,显然,在做20万元级别的“大排量”摩托这块,浙江企业更有底气。高端市场还得看谁能揽得住发达国家的骑手,毕竟欧洲、日本、美国的摩托发烧友就是愿意多花钱买爽。
看产业分布,摩托车这玩意,广东和重庆扛大旗,工厂扎堆,摩托兵团化作战,车轮滚滚向外,誓把“国产摩托”搞成世界知名。如果说广东是“摩托制造高地”,那重庆就是“摩托出口桥头堡”。长三角区域则以技术见长,品牌力更强。
还别以为造摩托就这么老套,国内品牌在出口数据上全面开花,但高端摩托还需要拼设计、技术、品牌和质量。很多中国厂商还在低端市场折腾,出口价格也不算高。可人家春风动力早就追着“摩托发烧友”跑了,给发达市场供货,一台车能卖上好几万。等到咱们能稳定产出高端货,不光是出口量“水涨船高”,连出口金额也能实现“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回来,这摩托车出口榜就是一场实打实的“排兵布阵”,每个公司都使劲儿往海外市场伸拳。隆鑫靠出口量把旗插在榜首,豪爵紧随其后,广东、重庆用摩托写下了自己的工业神话,“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展所长;浙江春风动力和钱江摩托则用实力告诉所有人,摩托车不仅要能跑,还得能卖得贵。
在一众行业数据中,广东和重庆的地位越发稳固,一个拼制造,一个拼出口。未来怎么发展,不管怎么说,摩托车这个赛道永远有人拼命奔跑——只要世界需要马路新宠,工厂的轮子就不会停。
国产摩托的江湖,就是这么热闹。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