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企业界有个人事变动挺引人关注的。
东风汽车集团原来的副总经理张祖同,调到中国一重集团去当董事和党委副书记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一个天天跟小轿车、SUV打交道的人,怎么突然就跑去管那些造核电站设备、巨型炼油罐的“大家伙”了?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升了还是降了?
其实,这事儿要是咱们仔细琢磨一下,就能看出不少门道,它不仅是一个人的工作调动,更像是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
首先,咱们得知道张祖同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可不是半路出家的,而是个地地道道、一辈子都在跟汽车打交道的“老汽车人”。
翻开他的履历,从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毕业,一头扎进东风汽车,从最基层的发动机厂技术员干起,管过生产,搞过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做到了整个东风集团的高层领导。
可以说,他这一路走来,见证也参与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很多重要阶段,是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实干派。
这样一个人,在汽车行业里绝对是资深专家。
那么,他离开东风之前,具体负责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东风本田和神龙汽车。
这两个品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一个是日系车的代表,一个是法系车的代表,都曾经在中国市场上风光无限。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他接手的时候,这两个曾经的“香饽饽”都已经变成了“烫手山芋”。
咱们先说说神龙汽车,也就是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
很多上了点年纪的朋友可能还有印象,十几年前,法系车凭借着独特的设计和扎实的底盘,也算是市场上的“一股清流”,很受追捧。
在2015年的时候,神龙汽车一年能卖出超过70万辆,那是什么概念?
就是走在路上,随处都能看到挂着小狮子标或者双人字标的汽车。
但好景不长,从那以后,神龙的销量就像坐上了滑梯,一路向下。
到了2020年,一年只卖了5万多辆,连巅峰时期的零头都不到。
这几年虽然有所挣扎,但始终没能扭转颓势,去年的销量又掉到了8万辆左右,今年的情况看起来也不乐观。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复杂,但说白了,就是跟不上中国的市场变化了。
当咱们国内的比亚迪、吉利、长安这些品牌,拼了命地研究电动车、智能座舱,把车里的大屏幕越做越大,语音助手越来越聪明的时候,法系车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产品更新慢,设计理念有些固执,配置给得也不大方。
消费者是很现实的,同样的价格,我能买到技术更先进、配置更丰富、更懂我需求的国产车,为什么还要为你那点所谓的“法式情怀”买单呢?
市场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你不进步,就只能被淘汰。
再来看东风本田。
相比神龙,东风本田的底子要厚实得多。
想当年,CR-V、思域这些车型,那都是要加价排队才能买到的“神车”,是质量和保值率的代名词。
在2020年,东风本田的年销量超过了85万辆,这也是它的顶峰。
但是,从那之后,东风本田也开始走下坡路了,销量连续四年下滑,去年只卖了42万多辆,几乎是腰斩。
问题出在哪儿?
主要还是在新能源转型上慢了半拍。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是什么?
是电动化、智能化。
可本田在这方面,动作确实迟缓。
他们也推出了几款纯电动车,比如e:NS1和猎光e:NS2,但市场反响平平,每个月就卖个几十上百台。
很多消费者觉得,这些车本质上还是用造油车的思路去造电动车,在续航、智能化体验上,跟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比起来,差距很明显。
与此同时,它原来的优势产品,那些燃油车,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比如CR-V,现在要面对比亚迪宋PLUS这样的强劲对手;思域,也要跟比亚迪秦PLUS这些车型抢市场。
人家国产新能源车不仅技术新,价格还更便宜,这对传统合资燃油车的冲击是致命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张祖同在东风最后几年负责的这两块业务,可以说是整个合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困境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不是他个人能力不行,而是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面对外方合作伙伴在战略上的迟钝和固执,以及国内品牌势不可挡的崛起,他一个人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所以,这次把他调到中国一重,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这并不是因为他在汽车领域干得不好而被“发配”,恰恰相反,这可能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战略性人才调配。
你想想,中国一重是干什么的?
那是咱们国家的“重工业长子”,是制造核电、石化、钢铁等领域国之重器的核心企业,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工业命脉。
这样的企业,在当前强调自主可控、攻克“卡脖子”技术的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
就需要张祖同这样,有深厚工程技术背景,又有在大型央企长期管理经验,懂得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逻辑的复合型人才。
把他从一个挑战巨大、但个人发挥空间有限的汽车合资板块,调到一个对国家战略意义更为重大的核心产业平台上去,这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趋势:对于那些不能适应中国市场变化、技术上开始落后的合资车企,我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视若珍宝了。
我们未来的发展重心,在于发展壮大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
同时,要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那些真正关系国家未来的关键领域中去。
所以,张祖同的这次工作变动,看似是一次简单的跨界,实则是国家在下一盘产业升级的大棋,而他,就是这盘大棋中一颗被放在了更关键位置的棋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