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们还在争论新能源汽车是“真香”还是“智商税”的时候,东风汽车突然扔出了一枚“王炸”!一项由东风汽车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承担的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竟然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而且还结项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四项技术直接干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这消息一出,汽车圈瞬间炸开了锅,有人直呼“狼来了”,也有人质疑这又是“PPT造车”。 这项名为《轻量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的课题,自2022年启动以来,一直保持低调。 三年时间,东风汽车联合湖北省内的高校和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默默地搞起了技术攻关。
如今,课题结项,成果斐然:高强钢、高强铝合金、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白车身轻量化系数,这四项关键技术,竟然全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想象一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已经不再受制于人,甚至开始引领世界!
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毕竟,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自主品牌要突围,光靠技术还不够,还得看市场表现。
那么,这些“国际领先”的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轻量化方面,东风汽车的工程师们,研究了超高强钢和高强铝合金的冲压成形规律,发明了新的成形技术,让汽车的零部件更轻、更强。 这就好比给汽车穿上了一件“金钟罩铁布衫”,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安全性。
在动力电池方面,岚图汽车牵头,开发了多项轻量化、热安全防护和机械安全防护技术。 他们搞出的“琥珀电池”,能量密度超过205Wh/kg,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更牛的是,这款电池还实现了200kN抗挤压,而且热失控时不起火不爆炸。 这简直就是给电池装上了一个“安全气囊”,让用户再也不用担心电池的安全问题。
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于东风岚图的多款车型上,年产量超过8.3万套,为湖北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智能网联方面,东风汽车也没闲着。
他们研究了复杂环境下的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实现了人机共驾。 简单来说,就是让汽车变得更聪明,能够更好地理解驾驶员的意图,并且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动接管车辆,保证安全。
这项技术,已经在东风环卫车、Sharing-VAN、港口无人集卡等多种车型中得到了应用,推动了东风汽车,乃至整个湖北省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 此外,东风汽车还在整车集成和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们全球首创2000+1500+1000MPa一体式门环集成技术,助力岚图追光打造出了轻量化系数仅1.76的极致轻量化白车身。 同时,他们还构建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了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安全性。
这些技术成果,并非只是纸上谈兵。 据了解,它们已经在东风汽车旗下的猛士、岚图、奕派等品牌车型中得到了应用,累计装车量达到了24.5万辆。
这些技术,不仅成为了产品的核心卖点,也推动了东风汽车,乃至整个湖北省汽车行业的发展。 技术突破并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竞争异常激烈,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出局。 对于东风汽车来说,如何将这些领先的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才是关键。
这些技术突破,无疑为中国汽车工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是,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差距,迎头赶上。
毕竟,汽车工业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挑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 话说回来,东风汽车的这次技术突破,究竟是“真材实料”,还是“王婆卖瓜”?这些“国际领先”的技术,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你觉得,中国汽车品牌,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