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主角是广汽集团。
这家老牌车企最近办了两件大事,让很多人有点看不懂。
第一件,是跟国内电池行业的头号大哥“宁德时代”签了个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双方董事长都亲自到场,场面搞得相当隆重,一副要“白头偕老”的样子。
第二件,是跟科技巨头华为的关系又变得热络起来,大有要重新深度合作的架势。
这下子,不少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就纳闷了,这广汽唱的是哪一出啊?
要知道,就在前几年,广汽可是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叫板”宁德时代的车企,不仅自己不用它的电池了,还一手把另一家电池厂“中创新航”扶持起来,专门跟宁德时代对着干。
至于华为,广汽之前也跟人家合作得好好的,结果半路上突然宣布“分手”,理由是嫌人家太强势、东西又太贵。
这前脚刚跟人家闹掰,后脚就又回头示好,这不就是咱们老百姓说的“吃回头草”吗?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广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
其实这事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咱们先说说广汽和宁德时代这段“相爱相杀”的往事。
时间回到2018年那会儿,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下子火了起来,大家买电动车的热情特别高。
那时候,宁德时代是电池行业里当之无愧的霸主,几乎所有车企都排着队找它买电池。
但问题是,市场需求太大,宁德时代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订单堆积如山,根本交不出货。
广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埃安,当时销量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车都造好了,就差电池了。
没有电池,车就卖不出去,这就好比饭馆里客人满座,后厨却告诉你没米下锅了,你说急不急人?
广汽当时就因为这事儿被搞得焦头烂额,心里憋了一肚子火。
其实,这种被上游供应商“卡脖子”的滋味,广汽不是第一次尝到了。
很多年前,广汽推出了一款叫传祺GS8的SUV,这车一上市就成了爆款,非常受欢迎。
可好景不长,给这款车提供变速箱的日本爱信公司,突然说供货不足。
结果就是,广汽不得不把GS8的产量大幅调低,眼睁睁地看着大好的市场机会就这么溜走了。
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广汽就下定决心,绝不能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新能源车上。
所以,当宁德时代供不上货的时候,广汽果断决定寻找第二家电池供应商,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在这个时候,中创新航这家当时还不太出名的二线电池厂进入了广汽的视线。
广汽二话不说,迅速把大部分的电池订单都转给了中创新航。
这还不算完,广汽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着小鹏等其他同样被宁德时代供货问题困扰的车企,一起采购中创新航的电池。
可以说,广汽是倾尽全力在扶持这个“小弟”。
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广汽就成了中创新航最重要的大客户,有好几年的时间里,广汽一家贡献的收入就占了中创新航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广汽集团的董事长曾庆洪,甚至还在公开场合抱怨,说车企辛辛苦苦造车,结果利润大头都被宁德时代赚走了,大家都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这话一出,直接把宁德时代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广汽的鼎力支持下,中创新航也确实争气,很快就成长为国内电池行业的一股新势力,甚至还跟宁德时代打起了专利官司,两家闹得不可开交。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更想问了,既然当初闹得这么僵,广汽还亲自扶持了一个“对手”出来,现在为什么又要回头跟宁德时代签十年的长约呢?
答案其实就写在广汽最近的业绩报告里。
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财报,公司近期的经营状况非常不理想,营业收入在下滑,净利润更是出现了巨额亏损。
这说明广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大家都在拼技术、拼配置、拼价格。
广汽如果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特别是想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高端产品,离不开顶级的零部件支持。
宁德时代虽然过去有过产能问题,但它在电池技术、产品性能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依然是行业里的绝对领先者。
广汽现在需要的是最强大、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所以,放下过去的恩怨,与宁德时代重新携手,对当下的广汽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理性的选择。
再来看广汽和华为的故事,其实逻辑也差不多。
当初,华为刚刚宣布要帮助车企造车时,广汽是最积极的响应者之一。
双方的合作起点很高,号称要“共同定义、联合造车”,准备联手打造一款名为AH8的高端智能SUV。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华为和车企合作最深入的模式。
可就在这款车快要量产的时候,广汽突然宣布,这个项目不跟华为联合开发了,改成自己主导开发,华为的角色从合作伙伴变成了普通的供应商。
据一些媒体披露,分手的原因主要是广汽觉得华为在合作中过于强势,什么事情都想说了算,而且华为提供的技术和零部件价格非常昂贵,让车企的成本压力很大。
这跟当年和宁德时代的矛盾点几乎一模一样,广汽不希望在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受制于人。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市场环境又变了。
随着问界等品牌的成功,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得到了充分验证,“华为智驾”几乎成了高端智能电动车的金字招牌。
消费者在选车时,有没有华为的技术加持,成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广汽看到这种情况,也明白如果想让自己的高端车型在市场上吃得开,华为这个合作伙伴是绕不开的。
所以,我们看到广汽又开始和华为接触,寻求新的合作机会。
当然,这次合作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广汽会吸取之前的教训,在合作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但无论如何,与华为“再续前缘”,同样是广汽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总的来看,广汽无论是与宁德时代“破镜重圆”,还是与华为“再续前缘”,都不是简单的“好马要吃回头草”,而是这家企业在面临巨大经营压力下的一种自救行为。
公司内部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比如把总部搬到更靠近生产一线的地方,改革管理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广汽深刻地认识到,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强大力量,利用行业里最顶尖的技术和资源,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看似“打脸”的操作,实际上是广汽在困难时期,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放下身段、实事求是的一种战略调整。
这对于一家大企业来说,需要的不仅是智慧,更是勇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