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人学车遇35年前学生当教练,重逢场景暖心

#美女#

车轮上的重逢:当老师变成学生

张建国握方向盘的手在出汗。63岁第一次坐进驾驶座,对面坐着的人让他恍惚——李梅,他35年前教过的学生,现在成了他的教练。这个轮回来得突然。却又理所当然。

63岁老人学车遇35年前学生当教练,重逢场景暖心-有驾

人生的方向盘总会转回原点。李梅翻开教案本时笑了:“张老师,您当年说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我得教您开车改变出行方式了。”张建国耳根发烫,突然理解当年那些背不出课文的孩子的心情。

学车场变成时光隧道。每个操作失误都唤醒一段记忆。张建国总混淆油门刹车,李梅就编口诀:“就像您教我们‘先乘除后加减’,现在要记‘先观察后起步’。”她语气温和。方法却得他真传——耐心才是最好的教案。

63岁老人学车遇35年前学生当教练,重逢场景暖心-有驾

坡道起步练了整整三天。张建国在第12次熄火后几乎放弃。李梅指着驾校门口:“记得您带我们爬山采标本吗?我落在最后,您说到达山顶的路程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停下。”这话穿越三十五年。依然有效。老人重新点火。车身平稳驶上坡顶。

路考那天。张建国系安全带的手不再发抖。后视镜里。他看见的不仅是道路。还有时光如何塑造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联结——教育从来是圆的。教与学的角色在生命长河里不断互换。

63岁老人学车遇35年前学生当教练,重逢场景暖心-有驾

拿到驾照时。李梅从包里取出泛黄作业本。第一页留着张建国的批注:“该生认真。必成大器。”“您看。”现在的教练对从前的老师说:“我确实成了‘器’——教人开车的容器。”

63岁老人学车遇35年前学生当教练,重逢场景暖心-有驾

张建国每周开车经过驾校都会鸣笛两声。一声致青春。一声致当下。而李梅在办公室听见喇叭声就知道。又一轮教学完成了。这次。学生是老师。老师是学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