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风向已至:国家为“智能+中医”铺路
202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六大重点领域,智能终端与辅助决策系统普及率超过七成。紧随其后,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中医药”纳入重点方向。
文件提出,要建设中医临床专病知识库、用药知识库,形成高质量数据基础,支撑中医药诊疗模型的研发。到2030年,基层医疗机构将普遍配备智能辅助诊疗工具,二级以上医院也将广泛应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02技术相遇:当中医遇上智能工具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AI与中医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过去五年,中医智能化应用的市场规模从20亿元增长至150亿元,年增速超过50%。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400亿元。增长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中医诊疗方式的悄然转变。
传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依赖医师个人经验对“望闻问切”四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如今,借助图像识别、语音交互与数据分析技术,四诊信息得以标准化采集与结构化处理,为医师提供参考建议,降低经验差异带来的诊疗偏差。
03智赋岐黄:中医AI的实践之路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智赋岐黄作为科技中医运营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中医药融合的创新路径,将中医经典“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智能化集成与融合分析。通过大规模临床数据训练出的AI算法,能够快速完成体质辨识、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生成及全流程诊疗辅助服务。
智赋岐黄还致力于打造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服务。在医生端,系统可自动整理四诊信息,生成病历草稿,并提供辨证思路、方药建议与用药提醒。在患者端,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交互方式让问诊更便捷,预问诊与导诊功能也减轻了医生的重复劳动。
04 未来前景:智赋中医药的无限可能
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赋岐黄与整个中医AI领域都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AI设备将更加普惠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将普遍配备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处方审核、随访管理、体质辨识等功能将成为乡村医生的日常工具,城乡居民也将因此获得更均等的中医药服务。中医专病知识库与用药知识库将逐步完善,涵盖常见病、慢性病与疑难病的真实世界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基础。智能诊断设备也将更加多样,不仅限于“四诊仪”,还可能包括针灸辅助定位、推拿手法反馈等新型工具。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赋岐黄将继续深耕中医人工智能领域,让千年岐黄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