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不再是中年退路?77%失业者涌入背后的生存真相

当你以为开网约车是失业后的体面选择时,现实却残酷得多:77%的司机因失业而入行,62.8%的人是家庭唯一收入来源。他们每天在线12.3小时,空驶率超过50%,收入却因运力饱和而持续下滑。这早已不是灵活的退路,而是内卷化的生存战场。当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我们该如何为自己预留真正的出路?或许答案不是寻找下一个‘网约车’,而是培养随时能重新开始的能力。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要深入探讨的,是很多中年人心里都藏着的一个问题——万一哪天失业了,我还能去哪儿?说实话,现在一到35岁,身边的朋友就开始焦虑,工作不稳、房贷压着、家里老小都要靠你,感觉就像站在悬崖边上。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一想到未来,心里就咯噔一下?

嘉宾:我懂你这感觉,真的,就像你说的,35岁好像成了个坎儿。很多人开始盘算退路,比如去干保洁、保安、保姆,或者转行做快递、外卖、网约车,网上管这叫‘吉祥三保’和‘铁人三项’。你刚说的这些,其实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

主持人:对,我之前也听说,但总觉得‘跑网约车’听起来比送外卖体面一点,至少不用风吹日晒骑电瓶车,还能穿个衬衫坐车里,是不是?所以很多白领失业第一反应是:要不我去开网约车?但问题是,这体面背后,真有我们想的那么光鲜吗?

嘉宾:体面是表象,现实可没那么简单。我们今天聊的,就是这群人——网约车司机,尤其是那些因为失业才转行进来的人。你刚说白领想开网约车,但实际情况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就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没得选’。

主持人:所以咱们得先划个边界,今天说的不是那些兼职跑两单赚点油钱的,而是那些把网约车当唯一出路的人,对吧?这些人是真的靠这行吃饭,全家指着这份收入活命。你说,这退路听起来是退路,可万一这条路也堵死了呢?

嘉宾:没错,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77%的网约车司机是因为失业才进来的。你没听错,接近八成的人,是被逼上这条路的。而且,62.8%的人是家里唯一挣钱的,也就是说,他们一个人扛着整个家。

主持人:77%……62.8%……这数字太重了。我脑子里马上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以前在工厂干了十几年,厂子一关,简历投不出去,最后咬咬牙,买了辆车,注册了平台,开始跑单。他不是想创业,也不是追求自由,就是想活下去。你说,这哪是退路,这简直是最后一根稻草?

嘉宾:你这个比喻很准,就是最后一根稻草。而且你看他们的背景,超过90%的人以前是在制造业、建筑业,或者自己做过点小生意的,很多人干了十多年,手艺也有,经验也有,但就是回不去了。你刚问‘为啥不回原行业’,其实不是不想,是行业本身在萎缩,加上年龄歧视,机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所以他们只能往前走,结果发现,前面人山人海。我听说现在全国持证的网约车司机已经超过七百五十万人了,这还只是有证的,兼职的可能翻倍都不止。七百五十万人啊,这哪是跑车,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说,这么多人都挤进来,活能多吗?

嘉宾:活少人多,这就是‘运力饱和’。很多城市早就暂停新增网约车运输证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就是官方都看不下去了,说再招人,这市场就崩了。结果呢,日均接单量普遍不到十单。你算算,一单一共才二十块钱,十单才两百,听着不少,但扣掉电费、保险、车辆折旧,还剩多少?

主持人:二十块钱一单,听起来还行,但你细想,这钱里还得刨去成本。而且,一天跑不到十单太常见了。我听说有些司机为了多接单,得在线十几个小时。你说,这不就是用时间换钱吗?可问题是,时间越长,收入反而没涨,对吧?

嘉宾:对,这就是最扎心的地方。数据显示,司机日均在线时长从2021年的8.6小时,涨到了2023年的12.3小时,多了快四个小时。但有效载客时间反而少了14%,也就是说,你坐在车里十二个小时,真正拉客的时间还变短了。空驶率超过50%,意味着你有一半时间是在路上瞎转,没单可接。

主持人:空驶率超过50%……这不就是白白烧油、烧电、烧时间吗?我突然明白为啥有司机说‘网约车是难民营’了。你想啊,一群失业的、负债的、生活不如意的人,全挤在这行里,每天在街上转悠十几个小时,接不到单,收入微薄,情绪能好吗?难怪有人说,别跟司机吵架,搞不好一点就炸。

嘉宾:是,这种说法虽然有点极端,但反映了一种真实的情绪积累。你想想,一个人每天工作15到17个小时,就为了拿平台那点系统奖励,图啥?图的是多挣几十块。可长期这样,身体扛不住,心理也容易出问题。这已经不是‘灵活就业’了,这是被算法推着走的‘内卷化生存战场’。

主持人:‘内卷化生存战场’……这个词听着就累。我理解就是,人越来越多,活越来越少,大家只能拼谁更能熬。你熬12小时,我就熬15小时;你休息一天,我连轴转。结果呢?谁也没多挣钱,反而全都累垮了。这不就是‘越努力越穷’的怪圈吗?

嘉宾:Exactly。而且你要明白,平台并没有动力去减少司机数量,因为司机越多,乘客越容易打到车,体验越好,平台就越能留住用户。所以,表面上是‘灵活就业’,实际上是算法在支配你的时间和精力。你以为你在掌控工作节奏,其实是系统在控制你。

主持人:所以这‘灵活’俩字,听着美好,其实是假的。你得在线够久,才能接到好单;你得连续打卡,才有奖励。这哪是自由,这简直是数字监工。我突然有个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往这条退路挤,那退路还是退路吗?

嘉宾:你这问题问得太准了。当一条退路变成了千军万马的主干道,它就不再是退路了。反而可能成了陷阱。你原本以为这是个缓冲带,结果发现,这儿早就人满为患,连喘口气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你还不能轻易退出,因为家里等着你这份收入。

主持人:所以这就像个困局:进不来怕错过,进来了又出不去。那你说,除了网约车,中年人还能去哪儿?难道真就只能在这三条路里打转?

嘉宾: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其他选择,但问题在于,很多中年人的技能和经验,跟新兴行业不匹配。你想让他去学编程、做直播、搞短视频,哪有那么容易?而且,社会对这个年龄段的包容度也不够。所以很多人只能在熟悉的领域里打转,结果就是,制造业回不去,新行业进不来,只能往这些门槛低的地方挤。

主持人:所以这已经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是整个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我们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其实是路太窄了。就像你说的,不是不想换,是能换的选项太少了。我突然觉得,这事儿最扎心的,不是收入低,而是那种无力感。

嘉宾:是的,这种无力感很普遍。但我们也得承认,数据只能告诉我们趋势,每个司机的故事都是独特的。有人可能真的靠坚持撑下来了,也有人咬牙换了赛道。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这些数字让我们看到,不能简单地说‘跑网约车多自由啊’,背后有多少无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主持人: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网约车还是体面的退路吗?我现在觉得,体面这个词,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觉。它给了我们一种心理安慰,让我们觉得‘还有选择’,但实际上,这条路早就挤得水泄不通了。我们得认清现实,别把希望都押在一条越来越窄的路上。

嘉宾:我同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职业选择不能只看眼前能不能上车,还得看这条路能走多远。与其等到失业才想退路,不如平时就多练几手,多攒点技能。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多几个选项。

主持人:说得真好。其实这期聊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变化是常态,但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别等到退路都堵死了,才后悔没早点做打算。所以我想问问你,也问问听节目的你——如果你现在就开始为未来铺路,你会先做什么?

嘉宾:我会先看看自己有哪些可迁移的技能,然后试着在下班后多接触一些新领域,哪怕只是了解也好。不一定要马上转行,但得让自己保持开放和学习的状态。毕竟,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某一份工作,而是来自你随时能重新开始的能力。

主持人:一句话总结: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别把人生押在一条退路上。感谢你今天陪我一起聊这个沉重但真实的话题。我们下期再见。

网约车不再是中年退路?77%失业者涌入背后的生存真相-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