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电子系统的性能提升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作为核心散热材料的陶瓷基板,其技术演进直接影响着整车的能效和可靠性。在众多陶瓷材料中,氮化硅(Si?N?)凭借其独特的性能组合,正在成为新一代电力电子封装的首选材料,下面由深圳金瑞欣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一、从“配角”到“C位”:氮化硅的逆袭
传统氧化铝(Al?O?)基板,工艺成熟、价格低廉,却在高热流面前“力不从心”;氮化铝(AlN)导热亮眼,却脆若薄冰;有毒的氧化铍(BeO)早已被贴上“禁入”标签。氮化硅以“三高”破局:高热导、高韧性、高可靠。其抗弯强度可达AlN的2倍以上,热冲击温差超过800 °C,与第三代半导体SiC的“热膨胀默契”更让它成为高压高频场景的唯一解。
二、IGBT:氮化硅让“大电流”冷静奔跑
IGBT约占整车成本的7–10%,却长期受制于散热瓶颈。车规级工况下,逆变器内部温度动辄150 °C以上,且伴随持续振动。氮化硅AMB(活性金属钎焊)基板将0.3 mm厚铜箔无缝键合,铜层电阻低至1.5 mΩ,载流量轻松突破500 A。英飞凌最新一代HybridPACK?模块的功率循环寿命因此提升5倍,整车能耗下降2–3个百分点——别小看这2%,它足以让一辆续航600 km的轿车多跑12 km。
三、SiC MOSFET:氮化硅为“小芯片”撑起大舞台
SiC MOSFET以5–10 %的续航增益,被视作IGBT的终极替代者。但芯片面积缩小后,热流密度飙升至500 W cm?2,传统基板瞬间“崩溃”。特斯拉Model 3率先在逆变器中批量采用氮化硅陶瓷基板,配合SiC器件实现峰值300 kW输出;比亚迪e3.0平台更进一步,将氮化硅基板与NTC温度传感器集成,电控效率高达99.7 %,功率密度提升30 %,电流上限840 A——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下,系统可再多驱动一台空调压缩机而毫不费力。
四、下一站:从材料到系统的升维竞争
800 V高压平台:保时捷Taycan、小鹏G9的量产,让氮化硅基板需求呈指数级上升,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5亿美元。
多功能一体化:京瓷最新“嵌入式铜柱”氮化硅基板,将电感、电容直接埋入陶瓷层,系统体积缩小20 %。
绿色闭环:欧盟ReCerAM项目已实现氮化硅-铜复合基板99 %回收率,碳足迹降低60 %,为下一代可持续电动车铺平道路。
总结:
氮化硅陶瓷基板不是简单的“散热片”,而是电驱系统里名副其实的“隐形引擎”。当电机转速冲破2万转、电池电压迈向1000 V、快充时间逼近5分钟,唯有氮化硅能在方寸之间驯服热量、抵抗冲击、守护安全。它让每一次能量转换更高效,让每一次远行更安心——这场静默的材料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天花板。
深圳市金瑞欣特种电路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宝安,主要生产经营:氧化铝陶瓷基板、氮化铝陶瓷基板、陶瓷电路板、陶瓷pcb、陶瓷线路板、陶瓷覆铜基板、陶瓷基板pcb、DPC陶瓷基板、DBC陶瓷基板等。有需求的话,欢迎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