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风靡的时代,电动汽车的优势不胜枚举,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当属成本低廉。
不少有长远眼光的车主留意到,当前电动汽车的充电费用相当“纯粹”,除了电费本身之外没有其他额外支出。不过,人们难免会思考:未来的情况是否会发生改变呢?
换句话说,如果电费真的出现上涨,那么电价需要涨到多少,电动汽车才会失去其成本优势呢?
这个话题极具趣味性,我特意请教了一位行业资深人士。他在畅谈之后,为我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不得不说,这次的花费十分值得。
为何会这样说呢?
目前的电价大约是每度0.5元,若要让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与燃油车相当,电价需要飙升至每度4元,相当于上涨了8倍。
很显然,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毕竟,石油属于一次能源,其来源较为单一,要么从地下开采,要么从海洋中获取,这与来源多样且成本较低的电能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简单来说,石油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资源稀缺,而电力不仅价格低廉,甚至还存在过剩的情况。
例如,在2023年,我国废弃的电量达到了约500亿度,这些发出的电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终被浪费掉了。
以每百公里电耗15度来计算,这些废弃的电力足够2000万辆电动汽车行驶使用。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将电价一次性上涨8倍,根本不现实。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电价真的涨到每度4元,电动汽车就会不如燃油车吗?
这种想法也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当电价涨到这个程度时,人们担心的就不再是燃油车的发展前景,而是自身的生活状况了。
一方面,家庭用电价格上涨8倍,每月的电费将飙升至700 - 800元,到了冬天,人们可能连取暖都会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工业用电价格上涨8倍,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物价上涨8倍,人们的日常生活开支可能会上涨10倍甚至更多,全年都需要节衣缩食。
也就是说,油价上涨只会增加开车的成本,而电价一旦上涨,就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日常支出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还在考虑开哪种车更省钱,简直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要不切实际。
当然,也有人提出,可以只对电动汽车的用电进行涨价,这样就不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但这种想法同样是错误的。
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只对电动汽车用电涨价,只能提高充电站的收费标准,而家庭充电的价格仍然是居民用电价格,如何去限制呢?
退一步讲,即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家庭充电,只能去充电站充电,也难以完全限制。因为即使没有快充,还有慢充,利用家用220V电源充一晚上,同样可以充满电,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难道要让汽车企业取消慢充功能,只保留快充吗?
这种想法越来越不切实际,即便真的这样做,当电费涨到那个价格时,电动汽车就会失去优势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电动汽车可以加装内燃机,变成增程式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汽油只能用于发电。
因为使用电力仍然更节省成本。
这并非毫无根据,因为电动汽车上的内燃机只用于发电,其能量转化效率可以更高。
以四驱版汉兰达为例,其油耗为8.74升/百公里,而奇瑞星纪元ET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仅为5.2升/百公里。
不仅如此,像秦L这类入门级轿车,油耗普遍能降到3升/百公里左右。
所以,不要再盲目跟从别人的说法,认为混动车用油发电是多此一举。即使看起来是多此一举,但在实际使用中,其效率确实得到了提升。
换句话说,无论是说燃油车落后还是汽油落后,本质上都是因为它们的效率低下。
燃油车经过100多年的技术发展,不断改进发动机和变速箱,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热效率。
但即便如此,目前燃油车的热效率也只能达到20% - 40%,而电动汽车的能量转化效率随便就能达到80%。
在这种情况下,燃油车想要夺回优势,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电价如何上涨。
总的来看,除非能够穿越到1831年,阻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否则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毕竟,电动汽车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仅驱动效率高,使用成本也很低。
不仅电价不太可能大幅上涨,即使真的上涨了,也不会影响电动汽车的优势,反而会加速燃油车的电动化进程。
例如,曾经是燃油车坚定支持者的丰田,如今也已经放弃了单纯的燃油车,转而投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再过两年,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足为奇,更不用说与电动汽车竞争优势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