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1072辆,听起来像是汽车界的“隐形人”,悄无声息地混迹在新能源市场的大浪里。
享界S9,这台被冠以华为“鸿蒙智行”标签的纯电SUV,本该是高端阵营里的中流砥柱,可现实给它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卖得并不像价格牌上那样光鲜亮丽。
记得刚看到新款发布时,那颗被官方戏称为“寰宇之星”的LOGO让我忍不住多看两眼。
说实话,这改标志的操作有点像老友换了发型——认出来没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
这种从字母变图形的新设计,确实高级感蹭蹭往上涨,可辨识度却跟着打了折扣。
品牌建设讲究的是一眼就能认出你,不然再漂亮也不过是一块摆设罢了。
我倒更怀念以前那个直接、干脆的大写字母LOGO,看着顺眼,也让人心里踏实。
车头依旧用封闭式设计搭配鲲鹏展翼造型,自带几分自信满满。
但转到侧面,就好比邻家大哥偷偷涨工资一样低调:溜背加隐藏门把手,小幅调整尺寸改善空间,却毫无惊喜可言。
尾部倒是玩出了花样,新版贯穿式点阵尾灯闪烁着所谓“星云”效果,把原来正中的LOGO挪到下方,再加上重新设计的后包围,总算堆积起些层次感。
不过,在这个价格区间和消费者口味越来越挑剔的时代,仅靠这些“小动作”真的够吗?
别忘了,买车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盯的是综合实力,不是谁先秀脸皮谁赢。
谈硬件配置,乾崑ADS 4.0辅助驾驶系统挂帅,还带四颗激光雷达(其中192线那颗甩脸级别),外加三个4D毫米波雷达,这套装备放哪儿都是顶尖货色。
然而,高科技设备固然吸睛,但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是软件算法和使用体验。
不管宣传怎么吹,从3.0升级到4.0到底有没有翻天覆地变化,我还是抱着试试看态度。
毕竟这年头,“高精尖”词汇满天飞,没有真刀真枪验证,一切都只能当噱头看待。
动力方面乏善可陈:双电机架构+800V平台续航号称超800公里;增程版还装进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让续航飙升至1300公里以上。
从数据角度来看,好歹撑得住面子。
但要知道,如今新能源圈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你拿普通证书去应战,难免沦为背景板而非主角。
再瞧瞧对手们,各个都是狠角色——阿维塔12凭借创新科技抢占销量榜首位置;腾势Z9GT靠豪华品质收割粉丝;智己L7稳扎稳打扩张市场……相比之下,享界S9简直就是夹缝求生的小透明,每个月1000辆左右的数据,更像是在喊:“我还活着!”
这种尴尬局面,对产品团队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耳光,也是残酷现实的一面镜子。
说起来,“鸿蒙大家庭”的内部斗争也挺精彩。
“问界”“智界”俨然成了C位主力,占据更多资源和营销预算,而“享界”的存在感日渐模糊。
这回新款改动力度有限,看似年度例行体检,多半没指望彻底重塑辉煌。
如果寄希望于换个logo、弄弄尾灯布局就止跌反弹,那怕是真有点童话色彩。
“泥潭摸爬滚打”的汽车江湖告诉我们,一个定价策略失误、缺乏清晰品牌定位的新车型,比任何技术短板都危险百倍千倍!
前段时间听业内朋友吐槽,说如今高端新能源SUV领域已经杀红眼,每一步棋都必须精准落子,否则血本无归。
细品这句话,不禁寒意袭来。
一台售价近40万人民币,却没有特色鲜明标签支持的新车,只会在巨头夹击中挣扎。
而且,即使武装到了牙齿,如果自动驾驶的软件不给力,用不了多久客户也跑得远远滴。
有时候想想网友们点评新品时爱戴放大镜专盯别人芝麻碎屑,对自家西瓜掉地视若无睹,这消费市场何尝不是如此刁钻?
当然,有声音劝慰说技术沉淀需要时间,要相信生态赋能迟早爆发红利。
但咱们面对冰冷销售数字,很难假装乐观。
当竞品一个接一个刷爆销量,你连个位数增长都盼不上,是一种怎样透心凉!
更深刻的问题浮现出来:不仅仅是技术或性能,还有商业模式死结、沟通壁垒乃至文化认同危机正在撕扯未来走向——这些才是真正拷问厂家的怪兽。
顺便提一句,有消费者坦言:“买的不只是马力,更重要的是故事和愿景。”
可惜目前享界传递的信息太理性克制,与年轻群体追逐潮流、高频互动的平台氛围差距明显。
在信息炸裂时代,被忽略意味着快速淘汰。
如果下一步没有猛招,没有抓人魂魄的营销攻势,又怎敢妄想搅动阿维塔等强敌平静水面?
脑海突然跳出一幕赛车赛场画面,一辆技艺卓绝但无人喝彩的赛车狂飙疾驰,只剩风声呼啸作伴。
这或许就是新版享界S9最真实写照。
不管怎么看,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梦醒梦碎交织的人来说,希望永远不会熄灭,只祈愿这艘旗舰船快找准方向盘,在命悬一线处紧握机会,不至于迷失在茫茫夜色中。
当然,大人的世界没圣诞老人,上路拼搏才是真的王道!
聊完这一堆,我倒好奇各位咋看?
只靠颜值升级、新logo以及顶级辅助驾驶硬件,就能帮它实现逆袭吗?
抑或根基问题压根儿没解决,需要从战略高度另辟蹊径?
欢迎留言吐槽,我们一起扒拉扒拉新能源汽车那些藏不起的小秘密!
全部评论 (0)